
新春佳节,餐桌上的美食不可或缺,“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各地的传统美食种类繁多,那么这些传统食物蕴含着怎样的美好寓意呢?2020年春节定于2020年1月25日,想必大家对这一节日充满期待,让我们通过2020年春节专题了解更多内容。
春节传统食物及其寓意
1、饺子饺子作为北方人庆祝新年必不可少的食品,因其外形酷似元宝,被赋予“招财进宝”的象征意义。人们常将带有吉祥意味的硬币、糖果、红枣、花生等包裹在馅料中。吃到硬币象征新年财运亨通,吃到糖果表示未来生活更加甜蜜,吃到花生则寓意身体健康长寿。
2、年糕
口感软糯且富有弹性的小吃年糕同样是南方人在春节期间必备的选择。除了美味可口之外,吃年糕还寄托了“年年高升”的良好祝愿。
3、春饼
春饼又称春卷,是由面粉制成的薄饼。食用时习惯将其与蔬菜一同卷起食用,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始有终”,象征好运连连。
4、鸡肉
春节期间鸡肉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鸡与“吉”谐音,食用鸡肉代表着万事如意。此外,鸡肉的分配也颇具讲究,鸡翅供年轻人享用,寓意前程似锦;鸡腿则献给长者,象征家庭支柱。
5、鱼
“年年有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表述,因此在春节这样的喜庆场合,鱼肉的地位尤为重要。许多家庭选择在除夕夜吃整条鱼,在大年初一再次品尝,以此表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另一种说法是在除夕夜享用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同样体现“有头有尾”的圆满之意。
关于春节吃饺子的起源
各地的饺子食用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地区在除夕夜吃饺子,有的则安排在初一。北方某些山区甚至有从初一到初五每日早餐均食饺子的习惯。吃饺子体现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祈福心理。关于过年吃饺子的故事流传着多个版本,一说是源于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终结混沌状态;二是因其谐音“浑囤”,意寓粮仓满满。民间亦有说法称吃饺子的习俗与女娲造人有关。相传女娲用黄土塑造人类时,因天气寒冷,黄土人耳朵容易脱落,于是她在耳朵上钻孔并用细线固定,末端让黄土人咬住以确保耳朵稳固。后人为纪念女娲功德,模仿制作饺子,用面皮捏成人耳模样,内含馅料(线),通过咀嚼享用。【】
文章《各种食物的寓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