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那些被遗忘的冬至民间习俗

分类:相术作者:万神之王2025-04-29514

农历十一月二十,是传统的“冬至”。在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间,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标志着冬季的第四节气,同时也是全年第二十二个节气。古人认为,这一天“阴气达到顶点,阳气开始萌发,太阳位置达到南端,白昼最短,影子最长,因此称为‘冬至’”。这概括了冬至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在这一天夜晚最长,白昼最短。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初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这意味着从冬至起,北方地区的阴气达到极值,而阳气逐渐复苏。由于阳气初生,蚯蚓依然蜷缩着身体冬眠,麋因感受到阴气减弱而脱落鹿角,山中的泉水也随着天时变化开始流动且变得温暖。

冬至是农历中极为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冬节、亚岁、贺冬节、消寒节等,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一年中的四大节日。由于其重要性,在我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围绕冬至形成了诸多习俗。


根据历史记载,周代曾以冬至作为岁首庆祝新年,并延续至秦汉时期。据唐徐坚《初学记》记载:“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极,景(影)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冬至当天,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影子最长,此后太阳逐渐向北移动,因十一月为古代建支“子月”,所以冬至被视为新一年的开端。《汉书》也提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意味着古人认为从冬至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增强,标志着新的循环开始,是吉祥的日子,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我国古代,“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广为流传。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对冬至都非常重视。自汉代以来,冬至这一天都会举办庆祝仪式,鼎盛时期朝廷会放假三天,君主不理政务;民间也会停业三天,尽情享受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南宋词人周密在其著作《武林旧事》中详细描述了南宋从朝廷到民间庆祝冬至的盛大场景。“朝廷的大朝会与庆贺活动与元旦相同,而市民尤为重视冬至,车马装饰华丽,清晨街上便已人潮涌动。妇女儿童穿着华丽,往来如织。……节日期间,店铺全部停业,人们放下帘子玩乐,称之为‘做节’。”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庆祝冬至的热烈氛围。

在古代,冬至也是团圆欢庆的日子。据蔡云的《吴歈》记载:“有几户人家挂起喜神,匆匆赶去朋友家拜节。”冬至清晨,百姓家庭都会张灯结彩,早早前往亲友家拜贺,所带礼物也颇为珍贵。冬至当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北方人围坐一起享用热腾腾的饺子。冬至吃饺子不仅因为其美味,据说还能防止冻耳朵。而且饺子形似元宝,冬至吃饺子不仅象征招财进宝,还寓意吉祥如意。北方人吃饺子的同时,南方人也不甘落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汤圆象征团圆美满,预示事事顺利。冬至除了吃饺子、汤圆,讲究的人家还会宰猪杀羊,准备丰盛的菜肴和美酒。有些爱面子的人甚至提前花费过年所需的费用,因此冬至还有“肥冬瘦年”的说法。

醉醒堂温馨提醒:冬至还是祭祀天地祖先的日子。《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在唐、宋时期,皇帝会在冬至这一天前往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祈求国家安宁、风调雨顺;而普通百姓则会在家中准备食物,祭拜祖先,一方面感恩先祖的庇佑,另一方面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幸福安康。


文章《那些被遗忘的冬至民间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139340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