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28宿可以作为黄道和赤道的坐标体系,进行宿度的划分,而卦气作为周天的节点之一,那么卦气也自然可以表达一周内的周天度数,如果能计算出岁差,那么卦气可以与28宿的宿度进行对应。
东方七宿: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
北方七宿:斗二十六又四分之一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
西方七宿: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
南方七宿: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
上面是古六历里面的宿度数据,现代是以28宿与赤道的对应为365.25日,也就是说现代的观念是把这个数据作为赤道坐标,不过现代的观念不一定是古人的用法。
宿度是不会变化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分点会产生偏差,那么28宿作为坐标是会与星次以及节气的对应点发生变化的。
在中国的宇宙认识观中,把天地比作一个鸟卵,天包地,整体象一个鸡蛋裹着蛋黄,循行无端为浑天说。比如《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在古人的测定当中,周天近似365.25日,天覆地载,两端为南北极,北极出地36度,南极入地36度,两极相去182.5度多,绕北极径72度常见不隐,称作“上规”;统南极72度常隐不见,称作“下规”。
二十八星宿距离两极各约91度,黄道是太阳运行的路径,有时位于赤道之外,有时位于赤道之内,黄道与赤道形成一定的夹角。在赤道内部,黄道与角宿相交于5度左右(近似值),对应《周易》中的同人卦;与奎宿相交于14度附近,对应师卦;超出赤道外部的部分大约为24度,对应剥卦;斗宿21度(因岁差变化,现代已不再使用该数据,以下数值均为近似值);进入赤道内部的部分同样约为24度,对应夬卦,与井宿25度相对应;冬至日(日南至)时,太阳位于斗宿21度,距离极点约115度。
黄道斗宿21度出辰入申,日昼行于地上近似146度,也就近似于坤之策144。夜行地下近似219度,因此昼长夜短。
夏至日在井宿25度,去极近似67度,所见的白昼景象就开始变短。黄道井宿25度出寅入戌,日昼行于地上近似219度,对应乾之策216。行于地下近似146度,为坤之策144用数。
斗宿21度,井宿25度,南北相应。对应卦爻48爻。24数分为48数,24数对应周天节气,而人身亦对应左右12脉。

春分日在奎宿近似14度,秋分在角宿近似5度,黄赤交于23度。上下去极皆近似91度,南北位于斗21井25之中,二至日昼夜长短平均,奎14角5出卯入酉,所以日夜漏50刻,昼夜共百刻。
一周年是这个规律,一天同样是这个规律。天之昼夜用日之出没,而日之昼夜用“昏晓”概念,日未出二刻半而见天明,日没后二刻半而方见始昏,昼夜共差五刻。所以在古代漏刻计时体系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为了记录和对应太阳的出没规律。阴阳相侵,坎离各用余分之半。
这里就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对应卦气的易数变化,卦气的制定也是参考天象而来。
文章《中孚卦六爻占筮吉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