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此节气相比其他节气拥有更多民间习俗。如果你对这些习俗不熟悉,可以跟随星座网(http://www.xingzuo.com)的编辑一起探索,了解芒种的各种习俗。 嫁树 芒种是农忙时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割大麦和小麦,当地人称其为“农忙”。有句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这个节气,妇女也下地帮忙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有“嫁树”的习俗,即在枣树上划几刀,象征着多结果实。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人们认为,芒种之后,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所以民间常在这一天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送别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祈求来年再次相聚。这一天,人们会设置供桌,焚香祭拜,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述芒种节时写道:“那些女孩子,有的用花瓣柳枝编织成轿马,有的用绸缎制作成旗帜,都用彩线绑好。每一棵树上,每一朵花上,都会挂上这些东西。整个园子里彩带飞舞,花枝摇曳。” 按照古老的传统,芒种过后,盛开的花朵开始凋谢,花神退位,人们会隆重地为其送行,以示感恩之情,期望来年再次相见,这就是送花神。如今,这一习俗已经消失,但在《红楼梦》中有详细的描写:“到了次日,即四月二十六日,这是芒种节的时刻。自古以来,每逢芒种节,人们都会准备各种礼品,祭奠花神,因为芒种一过便是夏天,百花凋谢,花神退位,必须送行。然而闺阁中对此习俗尤为盛行,因此大观园中的所有人都早早起来。”“那些女孩子,有的用花瓣柳枝做成轿马,有的用锦缎叠成旗帜,都用彩线系好。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挂着这些东西。满园彩带飘扬,花枝摇曳,加上这些姑娘们打扮得娇艳动人,一时难以尽述。”这里大致描述的是大观园里的女孩们为花神饯行的情景,首先她们精心装扮自己。其次,她们为花神准备了出行工具(轿马)以及庄重的仪仗(“千旄旌幢”)。 “千旄旌幢”这一词需要解释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帜,其中旄的顶部饰有牛尾,幢类似伞形但带有五彩羽毛装饰。从中可以看出,富贵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奢华场景,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值得现代人深思与借鉴。 煮梅 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梅子成熟。三国时期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的独特营养保健功能。然而,新鲜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涩,无法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后才能食用,这种加工方式便是煮梅。 三国时期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流传至今,芒种时节人们也会煮青梅。那么什么是煮梅呢?在我国,青梅主要生长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青梅性味甘平、果实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地细腻、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以及维生素C。它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然而,新鲜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涩,无法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后才能食用,这种加工方式便是煮梅。目前,加工青梅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盐渍、制作蜜饯、榨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已经存在。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食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食用,于是产生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多样,可以用糖和梅子一起煮,也可以用糖和晒干的青梅混合,使其渗出汁液;还可以用盐和梅子一起煮,或者用盐和晒干的青梅混合,使其渗出汁液。更为讲究的做法是在里面加入紫苏。北方的乌梅在我国非常有名,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就制成了一种消暑佳品——酸梅汤。如果再加入桂花卤,冰镇后再饮用,味道会更加美妙。现在有许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和甘草梅等,深受人们喜爱。
文章《芒种的各类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