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发展了很多年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除了扫墓,我们古人还有一项运动,那就是斗鸡。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斗鸡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为什么要斗鸡
《庄子》借记纪渻子为王养斗鸡,阐发养生之道。这件事表明,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斗鸡是人所共知的游戏。战国记斗鸡的书籍还有《战国策》,记齐国都城临淄人以斗鸡走狗为乐。《左传》记季民为斗鸡披上铁甲,有助于防御;郈氏给斗鸡装上利爪,有利于进攻,斗鸡很讲究技术。汉朝在宫内盛行斗鸡,长乐宫有斗鸡台,曹丕曹植都有描写斗鸡的诗篇传世。

唐太宗酷爱斗鸡,曾命杜淹作诗吟咏斗鸡,杜淹所作诗篇名为《咏寒食斗鸡》(寒食节位于清明节前一天)。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前,便喜爱民间清明节斗鸡的娱乐活动。唐代文献记载显示,斗鸡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东城父老传》提到,每年清明节唐太宗都会在宫内举办斗鸡比赛,六宫后妃及文武百官皆到场观赛。比赛时鼓乐齐鸣,场面壮观。为何清明节成为斗鸡的高峰期呢?这其中蕴含着科学依据。古人深知野鸡的生活习性,清明至六月是它们交尾孵蛋的时节,雄鸡为争夺配偶而激烈争斗。人们观察到清明时节家养雄鸡同样性情暴烈,若此时让两只雄鸡对决,战斗往往比其他时段更加精彩。
娱乐斗鸡发展成赌博,赌徒们就更如痴如狂了。唐代韩愈与孟郊以斗鸡为题写过精彩的联句,描述两鸡恶斗,斗鸡人在胜负未卜时,“旁惊汗流浼”,紧张不安,汗流满面。优劣分明时,“知雄欣动颜”,胜的一方高兴得眉飞色舞。败的一方“怯负愁看贿”,眼看输掉钱财,愁眉苦脸。人们“争观填道,助叫波翻海”。是讲观者挤满街市道路,呐喊惊叫之声,如大海怒涛。真是如醉如狂呀!
清明斗鸡习俗,至今仍存民间,以河南开封最知名。
清明节斗鸡的习俗据说是由来战国时期,后来就被记录在书中,流传了下来。这些习俗,有一些地区还有保留下来。
文章《清明节斗鸡的寓意和象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