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早期观象授时的时代,以“斗柄指向”划分节气,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戌位(西北方),为霜降节气。汉至清初以“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用圭表测日影法在黄河流测定冬至日,以冬至为起始,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霜降在冬至后300天。自1645年起至今,以“大阳黄经度数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
霜降期间,早晚气温较低,而到了中午则相对温暖。“霜降”这一节气主要体现的是气温迅速下降以及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的特点,并非意味着在此时节会出现降霜现象。实际上,“霜”并不是从天空直接降落的,“霜”实际上是地面水汽因温差变化遇冷凝结而成的。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到:“云雾是降雨的前兆,夏季表现为露珠,冬季则形成霜冻;温度高时化为雨水,温度低时变为雪花,无论是露还是霜,都是从地面产生的,而非从天而降。”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霜降”这个名字仅仅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公历 2022年10月23日 18:36 霜降
农历 壬寅(2022)年九月廿八
文章《2021年啥时候霜降》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