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民族历史
独龙族是中国仍保留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虽然在总体发展趋势上已经逐步走向解体,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独龙族的族称最早出现在《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中,被称为“撬”。明清时期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将其自称独龙作为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前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山川阻隔和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剥削,独龙族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表现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占主导地位,采集和渔猎仍占有较大比重;生产工具非常简陋,尚未从锄耕过渡到犁耕;社会分工不明显,仅有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交换仍停留在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独龙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没有商品交换,采用刻木结绳记事,在铁制工具传入独龙地区之前,独龙族人民普遍使用树枝的天然弯曲部分制成的小木锄挖地。小木锄尖如鹤嘴,独龙语称之为“戈拉”,是独龙族最早用于锄耕农业的原始工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彻底改变。
独龙族的节日
独龙族过去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认为风、雨、电、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树都有鬼。鬼会给人带来灾祸,因此人们为了祈求平安,不惜耗费大量牲畜和粮食来祭鬼。独龙族祭鬼由巫师进行,巫师有两种,一种称为“纳木萨”,负责祭祀和打卦,另一种称为“夺木萨”,专门从事驱鬼,“纳木萨”的地位较高。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是过年,时间在农历腊月,没有固定日期,节日的长短取决于食物的多少,该节日名为“卡雀哇”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独龙年
独龙族人称“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中唯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三十日为新年第一天。
相传很久以前,独龙江畔生活着兄弟二人。他们从小失去了父母,以深山老林为家,靠弩射猎维生,日子过得艰辛。一天,兄弟俩背着长刀,拿着硬弩,来到担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猎。那天天空乌云密布,禽兽不出来觅食。直到午后,才看到一只瘦小的岩羊。兄弟俩分头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追进了一个群峰竞秀、危岩耸立的高山深谷。
夜幕降临山峦时,弟弟到达事先约定的地方等待。可是,等啊等,月亮挂在高黎贡山的山顶时,也没见到哥哥的身影,弟弟带着焦虑的心情,钻进深山峡谷,去找自己唯一的亲人。不知翻过了多少山头,穿过了多少急流深涧,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个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这天,哥哥突然回来了。兄弟相见,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对弟弟说:“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狠心把你丢下,自从我们失散后,我被一个恶魔困在龙潭虎穴。恶魔见你找哥哥心切,从今天开始,让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来与你见面。”哥哥接着说,“我们相会的这一天就是岁尾年首,就把它叫做过年吧。”弟弟为了庆祝兄弟失散后的重逢,特意为哥哥准备了用各种珍禽异兽做成的菜肴和用各种谷物做成的米饭。吃完晚饭,弟弟为能与哥哥相聚激动不已,敲起锘锣,点燃火把,请出村里的长辈和兄弟,把这个喜讯告诉所有人,让哥哥和乡亲们一起欢歌跳舞。从此,兄弟相会的这一天就成了独龙族人的独龙年。
节日里,每个氏族和部落都要集体捕猎野物;杀猪宰羊,猎物分给各家各户。部落主妇则将年食分送给每个家庭。他们称这种行为为“分食”。过去,在除夕用餐时必须等所有成员到齐,缺一人则不开锅。新年清晨,曙光初现,山寨里响起锘锣声,迎接新年的到来。早餐后,人们随着锘锣的敲击,不约而同地来到山寨的空地,用传统的习俗庆祝新年。人们不分年龄、性别、家庭,大家手拉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长老们用精致的独龙藤器,盛着美味的菜肴,以传统的方式给每个人分食。一时之间,歌声、欢呼声、舞步声交织成一片。
独龙族的饮食习惯
独龙族喜爱饮用白酒、喝茶、抽旱烟。独龙人酿酒的方法独特。在地上挖一个土坑,四周用芭蕉叶围住,把煮熟的玉米或米饭拌上酒曲,放进坑里,盖上一层芭蕉叶,用泥土封口,在上面烧火加温,三五天后,从土坑中钻一个小孔,如果有浓烈的酒气,就酿成了,扒开泥土封口,把玉米或米饭掏出来,放在盆里揉搓捣烂,滤出的汁液就是饮用酒。无论是饮酒、吃饭还是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均由主妇分配。客人来访时也会平均分一份。一般每个家庭都有几个火塘,每对结婚的子女都会增加一个火塘,做饭由各个火塘轮流承担。独龙族互相邀请的方式很特别,通常是用一块木片作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将木片送到被邀请者的家中,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将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带各种食品以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坐下聚餐,并观看歌舞表演。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放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独龙族性格淳朴,即使在路上相遇,也会设宴款待,认为不给客人提供食物、天黑不让客人留宿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独龙族的婚俗
独龙族实行族外婚,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恋爱自由。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后,会互相赠送定情物品。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女方家说媒。说媒人去时要带一个茶壶,背囊中装着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姑娘家后,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说媒人都要迅速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旺旺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从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无论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媒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的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谈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优秀,家里人多么喜欢姑娘等。
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如果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定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连续三个晚上还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婚事。如果还想继续,需要等到明年再说。
独龙族的婚礼很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鼓励新人要相互关心,将来一方的手、脚断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离。然后一对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仪式就结束了。
独龙族的婚礼禁忌
1、严格遵守族外婚制,禁止族内婚。旧时,各家族之间还有固定的婚姻集团。2、订婚或迎娶时忌无彩礼。3、忌离婚。如果妻子抛弃丈夫,家中尚有妹妹,则由妹妹代替妻子,否则要退还全部彩礼。如果丈夫抛弃妻子,妻子家可以少退或不退彩礼。4、禁止与藏族通婚。旧时,独龙族禁止与藏族通婚,但现在已经有所改变。
独龙族的宗教习俗
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独龙族信仰天主教。
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归因于某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因此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自然物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主持祭祀或打卦的巫师,独龙族称之为“纳木萨”或“夺木萨”,大多自然形成,也有由家族长兼任的,他们并非专职从事宗教活动,平时也参与一定的劳动。现有部分独龙族信仰基督教。
文章《独龙族的风俗习惯》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