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论语取名

分类:起名作者:鹿困森林2025-04-29799

如何让宝宝的起名有内涵,很多朋友对此起方设法,因为名字是家长送给宝宝一生的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尽可能的让名字有内涵,有深远意义,那么如何让名字有内涵呢,这里小编教你一个典故起名的方法,让一个典故来为小孩起名,这样使名字更富有故事性和内涵。

典故起名分类

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

历史典故,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文学典故,如 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

文化典故,如 牛郎织女等。

古代的单字名中的很多都是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概念或者道德范畴。最常见的字,像儒家有仁、德、忠、义、信、孝、勇、智、俭、讷、敏、健、坚、谦、明、 毅、强、勤、学、知、惠、治、龙、凤等等,道家的字有朴、素、泰、鹏、神、冰、雪、淖、鹤、鹗、鲲、道、玄、妙、虚、清、机、微、戒、悟、禅、证、果、因 等等。此外来自《诗经》、《楚辞》和各种神话传说的字也非常多,像淑、雁、硕、肃、鸿、洋、兰、蕙、峻、茂、婵、飘、荔、佩、纫、桂、羲、羿、虬、麟等 等。在双字名中用典的也很多。明代文人薛三省的名字出自《论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金代段克已,字复之,出自孔子的名言:“克已复礼。”元代大 诗人张养浩的名字出自孟子的一句话:“吾善养浩然之气。”清代大文学家钱益的名字来自《汉书》:“满招损,谦受益。”清代文人沈冰壶,字玉心,取自唐代王 昌龄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典故起名取名大全

典故起名取名 历史典故起名

典故是我古代文明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使用典故取名,可以以极端精练的两三个字,使所要寄予的雄伟志向、贤能质量,处世之道等丰厚内容,极端宛转隽永地表达出来,使人名显得崇高文雅。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堪数,这就为咱们取名用典供给了丰厚的挑选地步。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比如许多,如:


王朝闻,闻名美学家,“朝闻”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闻名相声艺人,“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建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永存。”

,“经国”出自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永存之盛事。”

谢冰心,现代闻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何满子,引证宋词同名词牌。

纪鹏飞,“鹏飞”引证《庄子-逍遥游》:“大鹏展翅飞”句。

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

陈三省,“三省”语出《苟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于省吾,“省吾”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方致尧,宋代人,“致尧”出自杜甫诗句“致君尧舜上。”

李彭年,唐代人,“彭年”出自《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彭祖的业绩。

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弛,语出《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以逸待劳,文,武之道也。”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陆龙,字在田,取自“见龙在田。”文点,字与也,《论语》中“吾与点也。”

,字德邻,取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潘岳,

字安仁,取自“仁者乐山”,以岳代山。

马千里,又叫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古之有千里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干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缺,成一家之言。”

傅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堪曰:子欲子之王这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诸?”

孟浩然,唐代闻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孟子曰:“正人善养浩然之气”。

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词:“孤寂嫦娥舒广袖。”

典故取名注意事项

一是要缩成两个字。因为典故的含义比较丰富,一个字很难概括,所以要用两个字。任何典故,不管是事典还是语典,都要化成两个字来代表它的含义。那么,要用怎样的两个字呢?

这就是第二个原则:典故取名要具体联想性。

关联性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它指的是名称应便于人们联想到其深层含义。这一原则在借用典故命名时尤为关键。由于典故多源自古代,现代人了解较少,加之典故语言简练,若运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名称晦涩难懂。为了增强关联性,在借用典故时应优先选用历史上广泛使用的词汇。因为这些词汇组合已在大众心中形成固定的意象,一旦提及,就能迅速唤起相关典故的记忆。反之,其他词汇虽同样出自典故,却可能无法引发同样的联想,甚至造成误解。并且,描述典故的传统表述通常简洁且全面,能生动传达典故的核心意义,有时甚至超越原典的表达效果。下面列举几个实例。《周易·系辞》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共十六字,若将其浓缩为二字名号,有多种可能性。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此典故常被称为“兰言”。乍看之下,这两个字并未紧密相连,且顺序有所调整,但“兰言”准确捕捉了原句的精神内核——如同兰花般芬芳的话语。这立刻让人联想到《周易》中的名句。若选择“同心”作为名称,则显得过于泛泛,因为“同心”可以指代许多事物,如“同心结”、“同心锁”、“同心圆”,还有一个成语叫“同心同德”,因此很难让人直接联想到《周易》的出处,从而使化用典故失去意义。再如,《论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讲述了楚国有位名叫接舆的人路过孔子身旁,边走边唱,将孔子比作凤凰,批评他周游列国推行政治却不归隐的行为。这个典故常被概括为“歌凤”,其中“歌”是动词,“唱歌”的意思。历史上以唱凤凰之歌闻名的人物唯有接舆一人,因此“歌凤”比“凤兮”更能让人联想到这个典故。又如,《论语》中孔子曾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典故通常用“郁文”来表示,而“郁郁”如今已不再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反而带有忧愁之意,因此不宜使用。

也有一些典故,它们的固定指称语是四个字或三个字、五个字的,这时候就需要把它们进一步缩成两个字。由四个字缩写成两个字而尽量保其意义不变的方法,在前 面“化用成语”中,我们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在此就不一一重复了。大家可以在化用典故起名字的过程中参考上一章的内容。

最后,在化用典故命名的时候,还要注意与姓氏的搭配。典故不像一些常用于名字的汉语中那样意义简单,它往往有丰富的含义,而许多姓氏的字在汉语中也是有意 义的,比如像植物名词杨、柳、兰、梅等等,动物名词牛、马、羊、龙等等,颜色名词黄、白、蓝、殷等等,地理名词秦、赵、楚、鲁等等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意 不要与典故的内容发生冲突。比如上面所举的“采菊”是一则很美的典故,但是叫“牛采菊”,就未免让人发笑了。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姓氏只能在化用典故的 名字中起消极作用,相反,我们要充分发挥姓氏的作用,让它为这个名字增色,去拓展典故的意义。比如《庄子》中有这么一则典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 蝴蝶也”。一般简称为“梦蝶”,但如果姓“庄”或“周”,那就更精彩了。现代人楚图南,他的名字也出自《庄子》:“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及今将图 南”。由于楚国在南方,这个姓就很增色。像取“采菊”为名的人,如果姓“陶”,就非常恰切了。姓义入名还可以解决一些典故难以缩改成两个字的矛盾。像《论 语》中说:“父母中,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叫“有方”,是“有办法”的意思,那个典故出自《庄子》,难以让人想到《论语》的这句语。而《论语》的这句 话又很难缩成两个别的什么字,这时候,如果是姓“游”,叫“游有方”,不就解决矛盾了吗。姓氏在命名中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论语取名》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241832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