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解梦/正文

马太效应的典故

分类:解梦作者:模范爸爸2025-04-29921
马太效应的典型例子

著名案例1


从DOS到Windows系统,微软一直掌握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为它积累了巨大的信誉。绝大多数硬件、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另搞一套与微软“不兼容”的产品或系统,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换句话说,微软可以不必考虑与别人兼容,而别人一定得考虑和微软兼容。而影响力不大的产品,即使性能再优秀,也享受不了这种待遇。


网络增值的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因此,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时代中所有厂商追求的目标。电子信息业因为行业较新,许多产品规格尚未标准化。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了赢家的规格,谁就是”马太效应”的获利者。


著名案例2



到现在,“娃哈哈”品牌旗下的30多个大众产品均已成为各自系列内的“当红明星”。娃哈哈的主导产品,如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等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娃哈哈公司饮料总产量约占全国同行业总份额的18%,占全国饮料十强企业总量的近40%。从国际通行标准来说,这样的份额基本上是属于“垄断性占有率”,市场人士称之为娃哈哈的“赢家通吃”现象。


然而,娃哈哈的市场主导地位相比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局面,不知要复杂多少倍。毕竟这是一片开放程度极高的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国际竞争者同样强劲,行业内的替代产品也十分丰富。对于娃哈哈来说,挑战远不止于此。1988年推出儿童营养液时,市场上已有38种同类产品;1996年初进军瓶装水领域前,中国已拥有超过2000家瓶装水生产企业;到了1998年推出非常可乐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娃哈哈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品牌扩展以及销售模式的创新,结合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强大的设备支持,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现代化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从而具备了与国内外同行全方位竞争的实力。


在做大以后,娃哈哈时刻不忘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不失时机进行了品牌延伸,使产品品牌上升为了企业品牌。通过品牌延伸,娃哈哈已经推出了30多个系列产品,它们都已成为明星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娃哈哈的市场占有率。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优势,必须加速发展,把我们的事业做大做强。如果能在某个领域成为领跑者,即使回报率与别人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取比弱小的竞争者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保持超人的优势,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需要记住的是,千万不能停止、等待、观望和固守,因为别人也许就在这时候超越你成为领跑者。



文章《马太效应的典故》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244055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