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的追悼很重要。因为在古代,父母去世,孩子需要保护孝顺的三年。
昔日长辈去世后,子女心中满足,于是开始“守孝”,称为“宅”,期间不饮酒,不享乐,不婚娶,与娱乐断绝往来。对于生者而言,三年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解除这些限制。因此,三周年是对逝者最后的隆重祭奠,也是对生者解除约束的过程,所以更为庄重,意义重大。
三周年追悼要提前做好准备。召集家里重要的人,安排各自的班次,每个小家庭,准备各自的供养用品,按约定时间去墓地供养。
那时,大宴宾客孝子哭着去墓地祭奠,焚烧亲戚带来的纸刺冥福。
三周年追悼结束后,葬礼大礼结束。在很多地方,三周年可以建纪念碑。
孝子孝女必须准备纸质衣服和纸钱一起烧掉。葬礼时带去的衣服,三年就旧了,需要添加新衣服。
供品是大供品,鸡、鱼、肉、肘、团子、水果八种,点心五种分别为三片。
三周年忌日后,子孙可以穿有点鲜艳的衣服,但不能穿太鲜艳。
同时参拜时燃烧的“纸币”和“元宝”之类的东西也特别多。重点是一个“隆重”,也就是体现人们重视的心理。
在一些地区,老人去世后,家里的对联需要改成紫色,坚持贴一年或三年。但是,近年来,很多人不在意这些外在的仪式,只保持基本的礼拜。
这个“纪念日”对已经去世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对活着的人来说更有意义。
现在时代不同了,守孝在家三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三周年的追悼很隆重。这个“孝”礼一般人不记得了,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去世后会不自觉地遵守。
三周年庆典包含了以下讲究:
1、按照传统礼仪,一般在三周年当天去。也就是说,不能提前也不能延期(如果一个家庭建成,为了表示对家人的尊重,必须提前一天处理)。
2、追悼当天,逝者的子女和家属(或兄弟姐妹和家属)必须参加。而且,纪念逝者通常不会亲自告诉亲朋好友。如果亲朋好友听到这件事,可以告知行程,邀请他们参加。
为了突出三三周年的盛大,强调家人对逝者的思念,用花装饰逝者的幸福位置。同时,以逝者生前喜好、性格、职业、工作作风等为主题,结合小区福位实际情况等进行总体布局。
文章《三周年祭奠有什么讲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