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叫魂和穿寿衣在陕西的殡葬文化中,主要是强调在亲人去世以后,孝子要送终,还有一种称为“叫魂”的文化习俗。
叫魂和穿寿衣在陕西的殡葬文化中,主要是强调在亲人去世以后,孝子要送终,还有一种称为“叫魂”的文化习俗。而且,在下葬之前,逝者始终要穿戴寿衣,寿衣的穿戴还十分讲究。
孝子送终与叫魂
当老人在弥留之时,要将其移到正厅临时铺设的木板床上,旧俗认为病人死在炕上,亡魂便会在阴曹地府背着沉重的土坑受罪。搬床后,病人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要想亲人交待后事,作临终遗嘱,而女儿也要日夜守护病人,寸步不离。病人如有很多的子女、亲人守着他死去,俗称孝子送终,便会被认为是难得的善终。老人刚烟气时,守候在旁的儿子要含悲忍泪放声呼喊:“爹(或者娘)!你别走,你回来,你别丢下我不管了!”如此反复地呼喊多次,此谓叫魂。旧俗认为人刚死,魂魄尚未走远,通过叫魂将其魂魄叫回来就可以复生,直到呼叫到还魂无望时,才举哀号哭,开始办理丧事。
穿寿衣
在关中和陕北很多地方,病人在临终前,子女就要给病人修容、洗身和穿寿衣。旧俗认为如果在断气前不换上寿衣,亡魂便会是裸体,或是在阴间穿的是旧衣。在关中的韩城、华县和陕北的延川、黄陵及陕南等地则是在病人断气后才将死者的遗体用温水洗干净,并为其整容并换上寿衣,之后才把死者转移到临时设置的木板床上,此时停灵的灵床,床要顺着房屋方向摆放,死者的头朝里脚朝外,寓意向外走。死者是男性时,沐浴及更换寿衣通常由儿子或者女儿料理;死者为女性时,则女儿或者媳妇料理。寿衣忌用皮袄皮裤,也忌用缎子(关于此解释详看网站内做寿衣。
穿寿衣的讲究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寿衣的材质多选用棉质面料,且衣物上下均不缝制纽扣,而是采用系带设计,象征着“子”字之意,寄托了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望。寿衣的数量均为奇数,常见搭配包括三重、五重或七重,其中“五领三腰”最为普遍,即五件上衣配三条裤裙;而“七领五腰”则更为隆重。寿衣的设计需参照当时的礼仪服饰标准,男性为长袍马褂,女性则是短衣长裙。头部下方使用的枕头为红色鸡形枕,这是逝者庆祝首个大寿时由长孙媳或大外孙媳妇赠送的礼物,因“鸡”与“积”谐音,被认为能为亡灵积累福报,使其在阴间免遭责罚。更换寿衣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逝者的最后排泄情况,若排出的是固体废物,则表明后代福泽深厚;反之,则暗示家族福气较弱。此外,在更衣期间不得放声痛哭,以免眼泪沾染衣物,导致亡魂思念亲人而心绪难安。
文章《陕西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