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姓澹台的人是什么民族

分类:起名作者:游鲤醉花2025-04-28577

澹台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澹台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2、源于党项族

出自宋朝时期西夏政权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澹台氏可能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人口统计中并未被列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在宋代编纂的《百家姓》中,澹台姓排在第四百二十一位。澹台氏的望族主要集中在太原郡。澹台姓在大陆和台湾同样没有进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澹台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鲁国有一处名为澹台山的地方(位于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部),后来孔子的一位弟子,名叫灭明,字子羽,虽然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喜爱这里的景色并定居于此,于是以山名为姓氏,称为澹台灭明。他的后代便继承了这一姓氏,世代相传。另一种说法认为,澹台姓来源于另一处名为澹台的湖泊。据记载,灭明南下游历时曾在澹台湖畔居住,并以湖名为姓氏。后人沿用了这种做法。如今,澹台氏已经很少见了,很多澹台氏族人已经简化为单姓“台”。澹台氏的望族出自太原郡,该郡由战国时期的秦庄襄王设立。其治所在晋阳,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

澹台姓的来源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

毁璧堂: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道德高尚,走路不走小路,非因公事不见官。子游很称赞他。有一天,他带了一块价值千金的文璧渡河。船到河心时,突然起了大浪,两条蛟夹着船不让走。澹台·灭明说:“我这个人,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说罢,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蛟死后,浪也平了。之后澹台·灭明把璧扔到河里,谁知投了三次,璧又跳到船上三次,最后他干脆后把璧毁掉,这才继续行船走人。 ()

斩蛟堂:同“毁璧堂”。


文章《姓澹台的人是什么民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282928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