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周易十二辟卦

分类:相术作者:水漾月微醺2025-04-28929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周礼>所引<归藏>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汉人之笔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简单的介绍是: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 十二辟卦
十二辟卦


“十二消息卦”被认为是“乾”、“坤”二卦各爻“消”“息”变化的结果。“辟”在这里被理解为主宰的意思。用十二个卦分别对应十二个月份,每个卦象征一个月,称为“十二辟卦”或“十二月卦”。这十二卦依次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按照地支排序对应的月份,则为: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在这十二卦中,阳爻逐渐增长的六个卦,从子月的复卦到巳月的乾卦,阳爻从初爻开始依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初、二爻为阳爻,泰卦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初、二、三、四爻均为阳爻,夬卦初、二、三、四、五爻均为阳爻,乾卦则完全由阳爻构成。在这六个卦象里,阳爻逐步增加,因此被称为“息卦”,“息”即指生长之意。相反,从午月的姤卦到亥月的坤卦,阴爻逐步上升,阳爻依次减少,从乾卦到姤卦,初爻被阴爻取代,随后依次是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直至坤卦,这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渐消失,最终全部变为阴爻,因此称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冬至节气)的复卦象征一阳复始,表示冬至之后阳气回升;而午月(夏至节气)的姤卦则象征夏至之后阳气达到顶峰并开始衰退,阴气初现(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均衡(三阳爻、三阴爻),所以初春被称为“三阳开泰”,这个说法源于十二辟卦。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十二辟卦”不仅集中于“乾”“坤”为上下卦的“乾坤区”内,同时也位于八宫中的“乾”“坤”二宫之中。它们处于乾坤二宫的第一到第六卦,即“乾”“坤”二宫排除了“游魂卦”(晋、需)和“归魂卦”(大有、比)之外的所有卦。
  在乾宫的辟卦有:乾(巳)、姤(午)、遯(未)、否(申)、观(酉)、剥(戌)。这些卦具有相同的六亲属性:兄弟金、子孙水、妻财木、官鬼火、父母土。
  在坤宫的辟卦有:坤(亥)、复(子)、临(丑)、泰(寅)、大壮(卯)、夬(辰)。它们相同的六亲属性是:兄弟土、子孙金、妻财水、官鬼木、父母火。
  十二辟卦的这些特性,在纳甲法中早已有明确标注。但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其与其他卦混在一起讨论,忽略了它们的独特性,也没有注意到它们与地支(子、丑、寅、卯……)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楚竹书周易各卦的首尾符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这一点。
  临卦六三 大寒 遯卦九三 大暑
  泰卦九五 雨水 否卦六五 处暑
  大壮初九 春分 观卦初九 秋分
  夬卦六三 谷雨 剥卦六三 霜降
  乾卦六五 小满 坤卦六五 小雪
  消息卦以“乾”卦包含子、丑、寅、卯、辰、巳,“坤”卦包含午、未、申、酉、戌、亥,用这两卦的十二爻来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也可称作一年的循环周期)。
  从复卦到乾卦,阳爻逐渐增加,自下向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不断增强,阴气逐渐减弱,这是阳息阴消的过程;从姤卦到坤卦,阴爻逐渐增加,自下向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不断增强,阳气逐渐减弱,这是阴息阳消的过程。
 

十二辟卦

文章《周易十二辟卦》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29275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