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肖/正文

供灯的功德和福报

分类:生肖作者:哖亊2025-04-28671

  供灯一向都是佛教里面比较让人重视的一项活动,随着近年来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供灯的人也多了起来,但真正能够如法的供灯却比较少,所以需要纠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虽然供灯如法了,但是却不明白供灯有什么功德,所以还做得不够圆满,因此下面就简单的说一说这供灯都有什么功德吧。

  

  得智能明

  长期供灯之人,充满大智慧,所以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往往都会避让,当然不仅仅如此,如果供灯的人平日里面经常修行,那么不仅能够分辨取舍这些诱惑,更能够带别人脱离苦海。


  不在暗处

供灯的功德(下)

  供灯之人不论今世还是来世,或者往后很多世,绝对不会转生在充满邪见和黑暗的地方,一般都会往生在光明鼎盛的殊胜之地,这也是一件很大的功德。

  具大福报

  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命终生天

  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所以长时间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速证涅槃

  修行之人想要涅槃是比较难的,所以才需要积累各种功德,而供灯就有这类功德,所以长时间供灯的修行人,都能够在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阅读推荐:佛教十善是什么(上) 佛教十善是什么(下) 因果的表现形式 

  供灯有什么功德


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盘。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人死了以后,务必要在尸体旁放一盏灯或七盏灯,这样亡者会获得解脱。

供灯的功德利益 详尽介绍
http://hi.baidu.com/%BD%F0%B8%D5%CA%A8%D7%D3/blog/item/8d631f313aa3159ea9018e88.html

  在家供灯和在寺庙供灯的功德有差别吗


净空法师---功德,「功」是讲功夫,「德」就是讲你的收获、你所得到。

  「又《胜鬘宝窟上》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这又是一个讲法,断恶是功夫,修善是积德。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在本经有,本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给你细说五戒十善,把五戒十善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让你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些是善,哪些是不善。这个六品经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戒律,四十八愿是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功德两个字要认清楚。「又德者得也」,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你没有修功,你就没有德,修功才有德。梁武帝出钱出力,营造道场、寺院丛林,这属於外财布施,自己没有去做,所以他自己没有修功。修功是什么?是断恶修善,他自己没有断恶。你看还有名利心,喜欢别人赞叹他,达摩祖师说真话他不高兴,立刻就送客。他也不继续问一下,向达摩祖师请教什么叫功德,达摩祖师一定给他讲。我干的这个事情没有功德,那是什么?福德。梁武帝要是问,我的福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赞叹,很大很大!你修的是大福报,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断恶修善,断烦恼是功,证菩提是德,这个要懂得。修三种布施,不著相、不求果报,那就是德。我做的好事是希望能够对我有好处,这是福报,这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一定跟性德相应,你还有求,就是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这种念头在,你干的什么好事全是福德边事,功德那边没有。人真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於五欲六尘那个贪爱放下,那是真正的功德。

九十年代我住在新加坡,净宗学会离薝葡院很近,步行大约三分钟即可到达。那里早年曾是弘一大师的居所,也是广洽老和尚的道场。老和尚与我缘分深厚,我每次在新加坡讲经时,他都会前来聆听,并分享一些关于弘一大师的故事,令人深受触动。年轻时的弘一大师尚未学佛,态度傲慢,对人严格,丝毫不宽容。留学日本期间,有一次学生迟到几分钟,他便站在阳台上严厉斥责并将其赶走。他坚持准时守信,无论是早到还是晚到都不予理会,极其苛刻。学佛之后,尤其是在新加坡晚年时期,他变得温和谦逊,不再执着于琐碎之事,烦恼尽消。他被视为贵客,广洽法师特意安排两位小弟子照料其生活,却极为随意,有时一起用餐时发现菜品过咸或偏淡,他也欣然接受,毫无挑剔之意。这正是修行有成的表现,他彻底放下年轻时的执念,不再苛求自己与他人,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与喜爱,真正做到了随缘自在。广洽法师还提到,弘一大师在新加坡的生活十分简朴,凡事亲力亲为,从不麻烦他人。尽管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但他学佛后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便是“恶尽言功”,通过修行积累功德,“善满曰德”。我们从弘一大师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修行之道。

  接下来简单解释一下“功德”二字。“功”指修行功夫,“德”则是修行所得的成果。一分努力必有一分收获。这里的“德”与“得”同义。何谓功夫?戒定慧便是修行的具体实践。例如,布施旨在消除吝啬之心,若布施确实帮助我们摆脱了悭贪烦恼,则属于真功夫,所得是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正如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清净心境的体现。功德需要个人亲自修行,单纯依靠财物布施并不能算作功德,因为缺乏实际修行的过程,也就无法断除悭贪。即便布施也可能适得其反,有人听说“舍一得万报”,便抱着功利心态参与,这是一种世俗交易思维,不仅不能断除悭贪,反而助长了这种心理。真正的佛法布施是为了断除悭贪而非追求回报。

反正你布施总归是有福,果报是三界之内有漏的福报。广种福田,那是没错,不能称功德。福德还是功德一定要辨别清楚。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给别人,我的福报很大,我不享,我可以送给你享,你能得到。功德不行,功德就是我的智慧、我的才艺,无法给人,我的禅定、般若、持戒也无法给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自己得,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明天我们这个道场要举行冬至祭祖法会,我们把所修的福可以送给历代祖先。诵经也是如此,对我们自己来讲是功德,我们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他所得到的是福德。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为什么会有福德?因为功德是见性,真性里头本来具足,福德也是本来具足的,所以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福德里头可以说没有功德。一个人修的福报很大,心不清净,还有迷惑颠倒。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功积德,不要著相修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很好,著相修福,到临命终时,福救不了,福没有办法救你超越轮回。功德可以帮助你超越轮回,福德是不行的,所以要知道修积功德之可贵。怎么修法?大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都是功德。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做放生,供灯,供花果等等功德


你好,因为初一、十五,是佛菩菩的特殊日子,在这些殊胜的日子做善法有不共的缘起。

  断恶行善,所行善法功德与平常日子大不相同,任何善法功德皆呈千万倍,所以论做任何善事都能增上无量功德。

在这些殊胜的日子,

  如果你是一名佛教徒,

那么请放下杂念,
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布施、斋戒、礼佛、供灯、放生或诵经等。

文章《供灯的功德和福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319610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