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所谓的“新三从四德”说法(妻子外出需跟随,妻子指令须服从,妻子错误要盲从;妻子化妆要等待,妻子消费要舍得,妻子发怒要忍耐,妻子生日要记住),这种观点实在荒谬。无论现代社会如何倡导独立自主,都不应走向极端,否则会让男性处境尴尬。难道夫妻之间不能真诚相处、互相包容、共同扶持、相互配合吗?
“三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和汉代的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中,在讨论已婚女性为丈夫及父亲服丧期限(为丈夫服丧三年,为父亲服丧一年)时提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应当服从男性。然而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便是屈膝跪拜的形象;《周易》中有提倡女性忠诚专一、始终侍奉丈夫的卦辞,后来又规定女性必须守节、禁止寡妇改嫁等。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妃嫔的官员,负责逐层教授后宫女性“阴礼”和“妇职”,其中高级职位的“九嫔”负责传授“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起初只是宫廷内部的教育内容,后来与“三从”并列,成为衡量女性道德、行为、能力及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女孩在未出嫁前要听从父母的教导,不要轻易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社会经验更丰富,指导意义重大;出嫁后要顺从丈夫,一起持家立业、孝敬长辈、教育子女;若丈夫不幸早逝,就应坚守本分,努力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并尊重子女的选择。这里的“从”并非单纯的服从,而是带有工作性质的参与。(《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即女子首要注重品德,能够端正自身立场;其次是“容”,即外貌,要求举止端庄稳重合乎礼仪,避免轻佻随意;第三是“言”,指与人交流时要善于表达,理解他人的言语,知道何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第四是“功”,即治理家庭的能力,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日常生活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文章《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