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应性障碍。
由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碍。
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悲观,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恐怖性障碍。
对事实上对人没有多大威胁的事物产生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
(5)强迫性障碍。
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
①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
②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
③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6)疑病性障碍。
通常表现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度担忧,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病症,频繁描述身体不适,固执地质疑并忧虑自己的健康状况,即便经过医学检测以及医生多次解释后依然难以释怀,频繁求医问诊,甚至干扰到正常的社会交往。这种对健康状况的过度焦虑属于疑病性障碍的症状体现。
文章《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