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生肖的排序中,为何体形渺小的老鼠能位居首位?这个问题困扰了古圣先贤以及现代智者许久:从体型来看,老鼠微不足道,随手就能掌控,是十二生肖中最弱小的存在。;若论力量,它远远不及牛的健壮、虎的威猛、龙的神力、马的矫健,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从品行而言,牛的朴实、兔的善良、马的勤勉、羊的温顺、猪的诚实,都远胜于老鼠;即便智慧层面,猴的机敏、狗的聪慧,也高于老鼠。即便退一步想,论狠辣程度,蛇的地位也应在鼠之前。然而事实却是,体型最小的老鼠荣登十二生肖之首!
这一谜题至今未解,有人推测,或许唯一的解释是负责生肖排名的官员是个贪腐之人,因老鼠的贿赂而将其置于首位。这当然只是个玩笑式的揣测。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尚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不过,作为智慧最高的生物,人类最终编造了一个可能自我安慰的故事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个名为“老鼠第一大”的故事在湘鄂地区广为流传:
老鼠与其他属相如牛、马、羊等一同入选后,老鼠声称:“我应当位列第一。”牛、马、羊等不服气,质问:“你有何资格排在首位?”老鼠答道:“我最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牛、马等忍不住笑:“你比我们大吗?”老鼠反驳:“我们争论无用,还是让人评判吧。”牛、马、羊皆同意让人类裁定。于是它们商定办法:由牛带头,马、羊、鼠依次通过街道,观察人们的评价。
牛走过时,人们称其“强壮”。马经过时,人们赞其“高大”。羊走来时,人们说其“肥硕”。最后,老鼠挺着肚子大摇大摆地走来,人们看到街边突然出现一只大老鼠,齐声呼喊:“好大的老鼠!”如此一来,牛、马、羊无话可说,只能让老鼠排在首位。
此外,民间还有其他类似关于属相排序的故事。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天地初开之际,玉皇大帝下令召集天下动物,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挑选十二属相。
此消息传开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对好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参选,请提醒我一下。”老鼠答应道:“好说,好说!”然而第二天清晨,背信弃义的老鼠独自出发,没有告知花猫。
当天,灵霄宝殿聚集了许多动物,玉帝按天地之别,挑选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动物作为属相。当时公鸡有两只角,也被归入兽类。
玉帝准备为它们排位时,黑猪站出来说:“玉帝既然已选定首领,小臣愿为您分忧,担任公正的评判人。”玉帝大喜,叮嘱猪要公平公正,随后退朝。
玉帝离去后,十二生肖顿时乱作一团。起初,大家都推举温和宽厚的老黄牛为首,连威武的老虎和龙都认可。但躲在角落里的老鼠跳出来抗议,称:“论大小我最大,不如到人间验证一下,听听百姓的意见。”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热闹的集市。
牛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迅速爬上牛背,人群中一片喧哗:“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起棍棒追赶时,老鼠早已逃之夭夭。
老鼠得意洋洋归来,众动物为黄牛鸣不平,唯有黑猪暗自窃喜,认为这样混乱的局面对自己有利,于是先写下了老鼠的名字,再写下老牛。还有一种说法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典故:
为什么十二生肖的首位是小巧的老鼠,而不是腾云驾雾的龙或百兽之王的虎?为什么不选健壮温顺的牛?为什么不选机敏的猴?众说纷纭,有“道教玉帝说”、“佛祖如来说”、“先祖黄帝说”、“天象星宿说”、“原始部落图腾说”等。我认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决定的。
天文学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选用这些字来表示时辰呢?分析这些字的原形和本义,我们会得到清晰的答案。
子:像婴儿躺在襁褓中。子的本义为:幼小、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值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也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可以说“明天”这个“新生儿”即将诞生。子时,是孕育与孵化的时刻。
丑:为“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亦可理解为转动。子时之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深人静,但“第二天”已然开始。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转动天体--黑夜即将被翻转,白天即将到来。
寅: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箭,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去,曙光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家家户户该开门了。卯时,黑白分明,不再混杂。
辰:有说像贝壳形。我认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雾气弥漫。
巳: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散,正是温暖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
午: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名事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申: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戌: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亥: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吵醒--要想猪肥,就得半夜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竟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古代农家生活作息图!自然景象也栩栩如生,可谓简洁明了。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用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干、支最初用于纪日,后来发展为纪月、纪年。
那么,十二时辰又是如何与十二生肖结合的呢?
观测天象的最佳时间是夜深人静、星光璀璨之时。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星空良久,忽然听见周围有细微声响,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日复一日,古人发现鼠类活动频繁的时间段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称为「子鼠」,并按一天的开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自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饲养好牛是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户自然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户常常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部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在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觉。因此,龙会在辰时的雾中“现身”。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是有毒还是无毒的蛇,都非常可怕,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让人联想到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格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到。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文章《十二属中为什么老鼠为大》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