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道家八位仙人,缘起于唐宋时期,民间当时已经有八仙图。不过,“八仙”的成员有多种说法,并不固定,最终明朝人吴元泰在《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一书中,正式将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定为“八仙”。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铁拐李原本是一位仪表堂堂的男子,擅长道术。他施展“元神出壳”的法术探望师父,返回后发现自己的肉身被徒弟误焚,无奈之下只能附身于一具饿殍之上,变成了一位蓬头垢面、胡须卷曲、面色黝黑、双眼巨大且右腿残疾的丑陋之人。而钟离权是东汉咸阳人,得道成仙。张果老,原名张果,《唐书》中提到他自称年龄已达数百岁,因此被尊称为“张果老”。吕洞宾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他是唐末修道者,后来被神化为仙人。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关于她的身世说法不一,宋代笔记中记录了她为人占卜的情节。蓝采和是一位玩世不恭的乞丐道士,性格癫狂,乐于帮助穷人,深受百姓喜爱而被神化成仙。韩湘子据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据说他在七日内能让牡丹花变色绽放。曹国舅位列“八仙”之末,《宋史》称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一生顺遂。
其实,这八位仙人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再加上他们是凡人得道,与百姓较接近,所以是人们心中相当重要的神仙。因此。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八仙宫。
“八仙报喜”之说,与八仙献寿的传说和八仙过海的故事有关。传说,八仙曾经共赴瑶池,为西王母祝寿。另一传说,说八仙游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时,不坐船,而是借助自己的法器宝物来渡海。根据这些传说,民间就把八仙与喜事联系在一起,有了“八仙报喜”之说。
闽人在剧院演出时。往往安排一场开场戏——群仙贺喜,又叫“拜八仙”。背景是说,王母娘娘寿诞。各路神仙去拜寿。于是。戏团的演员就装扮成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然后大家拜了王母,就有一司仪把捐戏的人家的家庭成员念全,然后是神灵保佑和祝福的好话:“八仙八仙发财发丁,钱个钱个谁拾着了谁发财……”拜八仙之后,演员就向台下抛稻谷、柚叶、硬币等,台下观众争抢,都认为这是吉利辟邪的好物件。“拜八仙”的寓意是天上人间、花好月圆,八仙庆贺、平安吉祥。
泰国人在农历八月十五要“祈月”,祈月时。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此外,今天婚礼的喜宴上,八个冷碟往往被称为“八仙贺喜”,这也与八仙的故事有关。据传,八仙曾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道菜,做了八个拼盘。拼盘是用各自的宝物拼成的图案,造型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所以,今天的人们为了讨好彩头、谋好意头,就把喜宴上的八道冷碟取名为“八仙贺喜”。
文章《民间习俗中关于八仙报喜的由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