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易字的由来

分类:相术作者:人心像海2025-04-28551
易的渊源
一 伏羲画卦创先天  华夏曙光现    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祖先们过着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生活,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重要领袖。他通过观察蜘蛛结网发明了网罟,用来捕鱼打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事情日益繁杂,伏羲意识到结绳记事已不够便利,于是发明了更实用的方法,即用木条蘸色料在平坦的石壁上画线记录,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
  在生产活动中,他对部族成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人的能力各有差异。有些人做事干脆利落,效率很高;而有些人则较为迟缓,对某些任务感到吃力。为了区分这些差异,他用“—”表示能力强的人,用“- -”表示能力较弱的人,以此来体现各自的工作特点。
  通过准确评估人员能力后,部落的分工更加合理,以能力强者为主导,弱者为辅助,共同推动事业发展。从此,华夏部落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整体实力迅速壮大。
  随着部落的发展壮大,每项事务如捕鱼、狩猎等都可以分步骤完成。伏羲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总结,得出完成任务大致需要三个阶段:准备、实施和收尾。他还分析了人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能力强的用“—”表示,弱的用“- -”表示,列出了如下内容:
  (乾)表示全程能力强的人
  (震)表示开始阶段能力强的人
  (坎)表示发展中阶段能力强的人
  (艮)表示结束阶段能力强的人
  反之,也有能力较弱的情况,列示如下:
  (巽)表示开始阶段能力弱的人
  (离)表示发展中阶段能力弱的人
  (兑)表示结束阶段能力弱的人
  (坤)表示新手,即刚起步无经验的人
  这就是八卦最初的含义,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字符号,因此被认为是汉字的起源。
  有了八卦,部落的人员调配更加科学,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随着部落的持续发展,后来的人们效仿伏羲的做法,在石壁上画八卦用于生产管理,并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自然的理解。通过交流,口语逐渐完善,但绘图表达既费力又不便,于是抽象化为符号,甲骨文由此产生!文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文化的开端,这一切都得益于八卦的发明,因此八卦也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二,黄帝一统大中原  苍颉造字开新篇    文字的出现极大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随着社会进步,字的数量不断增加,同一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导致混乱局面出现。
  约五千年以前,华夏民族迎来了伟大的部落首领——黄帝,他统一了中原地区,为了促进民族繁荣昌盛,命令史官苍颉将文字规范化。苍颉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形式,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从此人们交流更加便捷。此后,中华民族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成熟的甲骨文系统。
  这时的人们更加感激伏羲创造八卦的功德,认识到没有八卦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有民族的进步,因此决定将八卦发扬光大,并赋予它适应新时代的意义。
  此时的八卦不再仅限于表现人在各阶段的工作能力,还反映了个人的整体素质。
  (乾)代表根基深厚,务实能成大事的人
  (震)代表已有基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
  (坎)代表基础薄弱却渴望大成就,结果陷入困境的人
  (艮)代表基础差但有自知之明,甘于做小事或辅助工作的人
  (巽)代表基础虽差但善于学习努力,最终也能有所建树的人
  (离)代表根基牢固但缺乏实践经验,从点滴做起也能出成绩的人
  (兑)代表根基牢固后急于求成,结果后劲不足而一事无成的人
  (坤)代表朴实无华但尚未掌握技能的人
  八卦还可用来反映整体情况或事业进展。
  (乾)表示根基扎实,事业宏大,最终成功
  (震)表示根基坚实或前期工作已完成
  (坎)表示根基未稳就想成就大业,结果陷入困境
  (艮)表示根基薄弱但实干能力强,完成了常规任务
  (巽)表示根基虽不稳定但努力实践,最终事业有成
  (离)表示根基打好后从小事做起,最终事业有成
  (兑)表示根基打好后急于求成,缺少坚持,最终无果
  (坤)表示事业尚未开始,有待开拓
  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或对所做之事进行分析比较,并归类到八卦中,以看清自身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同时明确事业中哪些方面还需加倍努力。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并完善事业。
  三,文王羑里演后天  百姓劳作有方向    随着人类进步与历史演变,到了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便于书写和交流,将文字简化形成了新的文字体系——金文。但在使用甲骨占卜时,仍会在甲骨上刻上先祖能识别的甲骨文,由于甲骨坚硬,这些文字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到了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殷商末期,中华民族出现了史上最具智慧的圣王——周文王姬昌,他继承了先祖在岐山建立的周国大业,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向他学习。然而,这一成就引起了嫉贤妒能的商纣王的警觉,担心周文王的影响力扩大会导致天下归于周,于是将姬昌调至朝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囚禁在羑里。
  周文王在羑里继续推行仁政,使这个地方同样繁荣昌盛。他深入民众了解民情,深刻体会到民众缺乏知识且没有有效的指导方法来改善生活和工作。民众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工作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周文王意识到这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华夏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能否兴旺繁荣的关键所在。
  因此,他深入研究上古文献,尤其是伏羲所创八卦的本义,认识到上古时期人口稀少,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个人的先天能力,而不是后天学习所得。因此,伏羲所创八卦本质上是用来合理分配人的先天能力以提高整体生产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后天努力造福社会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于是,他将伏羲的八卦叠加交错形成六十四卦,并赋予每卦名称,内卦代表自身现有能力,外卦代表所处环境。然后赋予卦辞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例如,乖(睽)卦的卦辞为“小事吉”。
  内卦中所代表的自身现状,就是基础扎实,准备工作已就绪,但实际经验不足,想要成就大业却难以成功;而面对的现状则是,同样的基础扎实,有自知之明,从小事做起,最终事业有成。所以卦辞就是用来指导那些具有内卦所描述特质的人,在类似外卦的环境中,应向大家学习,低调行事,从小事做起才能走向吉祥。
  再如履卦,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
  内卦中所代表的自身现状,就是基础扎实,准备工作已就绪,实际工作也很努力,想要成就大业,但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结果事业失败;而面对的现状则是,同样的基础扎实,有很强的实干能力,最终因坚持到底而取得成功。所以卦辞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指导那些具有内卦所描述特质的人,在类似外卦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完善自我(对于基础好、也很实干但经不起风雨考验的人来说如何提升自己)?例如,一个爬山的人有能力登顶却屡次失败,如果在其背后有一只大老虎,只要努力向前且不被老虎咬到,才能到达山顶。
  又如井卦,卦辞为“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内卦中所代表的自身现状,就是基础不扎实,还没准备好就开始投入实际工作,但很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就;而面对的现状则是,同样的基础不牢,只知道蛮干却想成就事业,结果毫无收获。所以卦辞也是用比喻的方式指导那些具有内卦所描述特质的人,在类似外卦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追求尽善尽美?井象征源泉,代表根本、基础,邑象征面貌、表面,卦辞提醒人们,如果只改变外表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看似挽回了一些损失,但整体状况并未改善,随着时间推移,基础会愈发薄弱,等到想修补时已为时已晚,最终影响全局,带来危险。它告诉我们,基础是最重要的,做事应先打好基础,不可急于求成。
  整部《易经》的卦辞皆以通俗易懂且富含哲理的文字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制定的规范使不同能力的人在不同环境中都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以便既能利益群体又能提升自身能力。后来人们认识到伏羲所创的八卦是用来合理分配人的先天能力以提高整体能力的,称其为先天卦;而周文王将先天八卦叠加交错形成的六十四卦,则是教导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后天努力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同时完善自我,称为后天卦。
  四,西岐迎回圣明主  心系苍生梦飞熊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七年返回西岐后,大力推广后天卦的道理,使社会更加繁荣昌盛。之后,周文王觉得后天卦还不够完善,虽然让人们知道了该做什么,但更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卦有六个层次,应当将每个层次的主要作用定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以便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于是命令朝廷大臣按照他的想法进一步完善后天卦。
  大臣们经过数月努力,终于将“完善”的后天卦呈献给周文王,他仔细查看后发现全是些条条框框的东西,语气官腔十足,全是命令式的口吻,根本无法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这天,周文王心事重重回到后宫,王后太姒问为何心事重重,他说本想让大臣们完善后天卦并用于指导民众,但大臣们大多从小生活在上层,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与工作不熟悉,写出的东西完全脱离实际,无法用于指导。
  太姒建议:“为什么不祈求上天保佑,降下能人共同完成利民大业?”
  周文王心想:“我因在羑里多年,才有机会了解民众疾苦,才写出了后天卦的卦辞,即便有这样的经历也很难进一步完善,何况众大臣呢?也只能按你说的做,希望能上天降下人才,完成利民的大愿。”
  于是周文王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后,点燃香火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降下人才。怀着沉重心情躺下休息,三更时分,正睡梦中,忽然看见东南方一只白额猛虎,翅膀从胁下生长,扑向床帐。周文王急忙呼唤侍卫,只听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他惊醒过来,一身冷汗。此时已是三更。周文王思索:此梦有何吉凶?待天明再作商议。
  次日早朝,周文王向众大臣讲述梦境,大夫散宜生躬身祝贺:“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预示大王将得栋梁之臣,贤能之士,堪比风后、伊尹。”
  文王问:“卿何以见得?”
  宜生答:“昔日商高宗梦见飞熊,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大王梦虎生双翼,乃熊也;又见火光,是火锻物之象。金遇火必炼;炼寒金,必成大器。此为兴邦之大兆。故臣特来祝贺。”
  众官听罢,齐声祝贺。(参考《封神演义》)
  五,经天纬地太公望  演成六合八卦阵    接下来便是流传三千多年的传奇故事——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邀请到了七十二岁的姜子牙。姜子牙用几十年的时间勤勉学习,刻苦钻研,精通天文地理,学识渊博。年轻时他曾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酒以维持生计。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熟悉,同时具备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仅完成了中华民族第一部伟大的巨著,还协助周武王推翻了腐朽的殷纣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使华夏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姜太公用他丰富的民间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为每一个后天卦的六个层面赋予了特定的功能:
  第一层,制定自身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
  第二层,刚进入实践时的行动指南。
  第三层,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自我的行动指南。
  第四层,融入群体的行动指南。
  第五层,在群体中展示才华并利益群体的行动指南。
  第六层,实践总结或未来走向的行动指南。
  然后按照内外卦的关系,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六层面的辞句。
  例如键(乾)卦,内卦中所代表的自身现状,就是基础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实际工作能力强,并能成就大业的人;而面对的现状则是,同样基础扎实,大家都很有实干能力并已成就大业,每个人都像龙一样无所不能。
  初九,“潜龙勿用”。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在遇到好机会时,不应像潜藏在水底的龙一样无所作为,而应展现自身能力来造福大众。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刚进入实践时,应先到基层去发挥才华,这样才能为日后成就造福民众的伟大事业奠定基础。
  九三,“君子终日键键,夕惕,若厉,无咎”。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要想成为有所作为的君子,白天要不懈努力,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晚上也要加倍努力,这样才能避免犯错。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应进一步与大家真诚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共同事业多做贡献,这样就不会留有遗憾。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应努力施展才华,成就大事业。
  上九,“亢龙有悔”。
  提醒像龙一样有本性的人,如果发现比自己更强的人,应顺应时机退让,让更有才华的人施展抱负,这样才不会违背天道,也不会后悔。
  乾卦多了一个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虽然时刻都应像龙一样不断进取,但绝不可有已经奋斗到尽头的想法,这样才吉祥。
  再如井卦,卦辞已告诉我们应当打好基础,具体怎么做呢?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根基不稳则无法惠及他人,在旧基础上再勤奋工作也难有成效。
  九二,“井谷射附,唯敝句”。
  实干时首先要夯实基础,只有根基牢固,国家才能有福气,唯有如此才能吉祥。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塞,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基础不稳则难以发展,这也是最大的隐患,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而我在这一点上缺乏经验,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可以请教根基牢固且成就王业的人,他会教你如何做才能惠及众人。
  六四,“井椒,无咎”。
  按照君王所教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夯实基础,之后继续发展才不会出问题。
  九五,“井戾寒泉,食”。
  基础牢固了,就可以脚踏实地地施展才华,进一步取得丰硕成果。
  上六,“井收勿幕,有复元吉”。
  基础打好后所获得的成果将源源不断,总之只有根基稳固,才能从根本上回归大道,才能吉祥如意。
  所有层面的辞句都是用简单易懂的道理指导人们日常工作流程,首先是指导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如何在实践中利益国家的同时完善自己,大多数是用比喻来说明,就像引导人们认识月亮的手指一样,不要以为研究手指就能完全了解月亮的样子。由于简单实用,这套体系被称为《易经》。
  六,去除陋习用蓍草  推广正道有周公    虽然《易经》体系完美,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判断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了解自身或他人的状态和所处环境等。后来的周王朝执政者周公旦在不断完善《易经》的同时,反复思考,将过去只有君王才能使用的卜筮方法引入《易经》,使原本仅用于询问吉凶的卜筮法转变为获得指导人们利益群体的同时完善自我的最佳方式,还可以帮助广大民众解决难题。同时,他废除了过去以牺牲动物(龟和牛)取甲骨占卜祈福的陋习,规定只能用蓍草占卜,因此周公旦堪称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甲骨文》也因此逐渐退出现实生活。此后西周人才辈出,社会走向和谐与繁荣昌盛。
  《易经》由周文王撰写卦辞以指引不同能力的人在各种环境下该做什么,由姜太公撰写六个层面的辞句来具体指导实践中的做法,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最后由周公旦设计卜筮方法,使已掌握《易经》的人能在实践中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易经》就是这样经过三位圣人的不断完善而最终成形的。
  七,时过境迁千万年  人间正道当重现    随着时间流逝,人与人之间互相攀比,私欲膨胀,只想投机取巧,少干活还能多得利,于是不再遵循《易经》所揭示的正道。有些人甚至篡改《易经》的本义,将其用于占卜问吉凶,尤其是上层阶级,结果导致礼崩乐坏,西周灭亡,时代进入东周,《易经》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只存留在东周王朝的图书馆和少数占卜者的手中。
  到了春秋末期,中华民族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孔子,他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一直寻找拯救当时社会的方法并加以推广。当他失意时,从民间得到用于占卜问吉凶的《易经》,其中的一些内容让他感到似曾相识,于是潜心研究。虽然他也常梦见周公,但孔子那个时代的主张是首先为统治者治理天下,为统治者服务,利益民众并非首要。而《易经》的唯一宗旨是利益广大民众,因此孔子未能真正理解《易经》的本义。但他还是看出《易经》蕴含着人生的基本道理,于是从表面上对经文进行注释解释,以便让更多人了解《易经》中隐含的无尽人生哲理,并大力推广传授给弟子,希望它能世代相传,让后世的儒家学者进一步发扬光大以利益社会。
  后来的儒家学者为了使《易经》发扬光大并使其应用范围更广,将其打造成无所不包的经典,在遗忘其本来面目的情况下,将流传几千年的神话传说、阴阳理论、天地演化理论、日月四时运行理论、道德伦理理论等拿来重新包装《易经》,将伏羲所创的八卦命名为“乾”、“震”、“坎”、“艮”、“巽”、“离”、“兑”、“坤”,并在时间、方位、人物等方面赋予它们相应的内涵,再用这些内容给《易经》披上十层面纱(十翼),使其光彩夺目且更加神秘。然后用哲理或占卜的方法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并将其列为儒家六经之首。
  经过重新包装后的《易经》虽然功能更强大了,但占卜问吉凶的方法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获得指导人们利益群体的同时完善自我的方法。
  例如,妇(否)卦披上十层面纱后变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这与《易经》的本义完全不同。
  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的解释是闭塞不通,不利于君子坚持正道,徒劳无功。充满厌世消极的思想。
  再用周文王的观点来看妇卦是怎么说的,内卦中所代表的自身现状,就是非常淳朴的人,尚未学会任何技能,也不知道如何到实践中去成就事业;而面对的现状则是,基础扎实,很有实干能力并努力奋斗,最终成就了大业。
  卦辞又是怎样的呢?“妇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所以卦辞就是用来指导那些具有内卦所描述特质的人,当你处于类似外卦的环境中时,应以温顺的态度向对方学习并勤劳奋斗,这样没有什么人得不到利益的。进一步成长为大有作为的君子的正确方法,就是多奉献少索取。
  难怪《易经》自从再次问世后总是受到众多哲人学者的批评指责,但他们批评的只是《易经》的表层,而非其本质。
  可变的是表层,不变的是本真。多么伟大的八卦啊!多么伟大的《易经》啊!虽然已经过去千万年,虽然由于不断发展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它的本义却万古流芳,千秋永住。能正确指导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法就是正道;能正确指导人们在工作中如何以最佳行为利益群体的方法就是正道;能正确指导人们在利益群体的同时如何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就是正道。而《易经》正是这样的人间正道,更是所有正道之源。



文章《易字的由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364622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