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配对/正文

o型血凝血症是什么病

分类:配对作者:蘀而2025-04-28740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兼容引发的溶血现象(红细胞被破坏、溶解),其中ABO溶血最为普遍。通常情况下,母亲是O型血,婴儿是A型(或B型)血。在怀孕期间,胎儿血液少量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针对A型(或B型)血的抗体,也可能是因为母体接触自然界中的ABO血型物质(如细菌、寄生虫、植物中含有类似血型物质)产生了此类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就会导致胎儿溶血。在母体内时,溶血产生的胆红素大部分由母体肝脏代谢,但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肝脏无法处理因溶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从而导致以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哭声微弱等症状。新生儿溶血病如能及时发现并尽早接受光疗和药物治疗,疗效通常令人满意。少数病例由于病情严重或未能及时治疗,胆红素进入大脑,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留下严重后遗症。最后需要指出的是,ABO血型不合妊娠中,只有少数婴儿会发生溶血病,O型血的母亲无需过度担忧。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母子血型不兼容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母体便会产生对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再次进入胎儿血液后会使婴儿体内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发生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兼容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不兼容。   新生儿Rh溶血病的症状比ABO溶血病更为严重。重症患者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伴有胸腔和腹腔积液等,若不进行抢救治疗,大多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大多数Rh溶血病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而ABO溶血病大多在第2-3天出现黄疸。黄疸均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上升迅速,常伴有贫血。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更易受到影响。病儿一般状况较差,表现为嗜睡、拒绝进食、吸吮无力、拥抱反射消失。半天至一天后迅速发展为双眼凝视、呕吐、尖叫、惊厥、抽搐等,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约半数病儿死亡,幸存者恢复后常会出现智力低下、听力受损、牙齿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病   疾病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兼容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其中以ABO血型不兼容最为常见(母O型,胎儿A或B型居多),母A或B型,胎儿B、AB型或A、AB型较少见。Rh血型不兼容(母Rh阴性,胎儿Rh阳性)在我国较为少见。ABO血型不兼容可能出现在第一胎,而Rh血型不兼容第一胎通常不会发病。ABO血型不兼容的临床溶血症状相对较轻,个别较重。Rh血型不兼容者的溶血症状多较严重,可能出现严重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甚至死胎。本病在母婴血型不兼容者中仅占0.75-4.7%,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治愈率较高,较少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未及时诊断治疗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核黄疸,导致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临床表现   1.ABO血型不兼容多在出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以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Rh血型不兼容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2-3天达到高峰,多为重度黄疸。 2.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肝脾肿大。 4.黄疸严重者可有拒食、反应差、尖叫、角弓反张、惊厥等核黄疸症状。   治疗原则   1.防治严重贫血和心力衰竭。 2.降低间接胆红素,预防核黄疸。 3.确保正常营养供应。 4.控制感染,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氯霉素、新生霉素。 5.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辅助检查  部分中和后抗人球蛋白试验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液常规检查 网织红细胞  医生建议   新生儿溶血病多由母婴血型不兼容引起,母亲血型多为O型,婴儿多为A、B型,母婴血型不兼容者仅0.75-4.7%婴儿发病。母亲怀孕后,父母双方均应验血型,如母亲为O型,父亲为A或B型,新生儿生后24-72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贫血、黄疸、尿酱油样,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既往有死胎、流产或生过有严重黄疸婴儿的孕妇,在妊娠26周后应到妇产科做血型、G-6PD测定等检查,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分娩,以便及时处理新生儿溶血病。病情严重者行换血治疗及光疗,可使病儿转危为安。


0型血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文章《o型血凝血症是什么病》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38532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