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它主张人类需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其核心理念为“易与天地准”,并以此作为全卦的指导原则。“天道”指的是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而“易”即变化,是连接人与自然规律的桥梁。“易与天地准”不仅是解读《易经》的关键,也是我们生活的行为准则。它承认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同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出人的思想虽可变,但不应杂乱无章,而应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做到与时俱进。《易经》首卦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表明人应具有如天般永不停歇的精神,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唯有如此,才能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易经》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知,并运用自然规律指导生活实践,再通过符号和文字表达这一认知过程和方法。因此,《易经》源自自然,服务于生活。由于《易经》的高度和层次超越其他学科,《易经》本身就在阐述“变”,探讨思维模式,“与天地准”始终成立,只要宇宙天体运行规律不变,它就会长期存在。天道无所谓对错,而人道不同,差异在于人有思想、情感,会根据个人情感为事物赋予对错。因此,对错是人为附加的。鉴于《易经》既包含天道思想又有人道思想,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文章《易经的实质》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