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有一座白雪覆盖的天山,天山脚下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是该民族的自称,意思是“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地区以及阿克苏、库尔勒等地,其余部分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分布于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书写系统基于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目前两种文字同时使用。
农业是维吾尔族的主要产业,他们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此外,他们还擅长园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舞蹈等广为人知。维吾尔传统舞蹈包括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传统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喀什的巴扎
常言道,到新疆不去喀什,等于没到新疆;到喀什不逛巴扎,等于没到喀什。喀什,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汉唐时期便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也是活跃的国际集市。当时,罗马、波斯、印度的商队和内地川陕等地的马帮都会聚集于此进行贸易。如今,喀什人口约30多万,城市高楼林立。著名的艾提尕清真寺周围的辐射状街道上,国营商店和个体手工业店铺与摊贩遍布,销售国内外的名贵商品。然而,这些都无法替代传统的七日一次的大巴扎。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的大巴扎位于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周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和物资汇聚于此。从普通的农副产品到高价值的手工艺品,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并按类别分区摆放。上午时分,巴扎达到高潮,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人群中还有一些戴着面纱的女性。
在巴扎上,与服装相关的纺织品和皮毛是备受关注的商品之一。这里不仅有来自新疆和内地的各种花色布料,还有大量的应季真丝绸和化纤织品。特别是来自苏州和巴基斯坦的乔其绒,深受维吾尔族年轻女性的喜爱。
地毯是巴扎上的另一大宗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闻名遐迩。喀什则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已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市场需求旺盛。
维吾尔族工匠技艺精湛,巴扎上的各类手工艺品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玉雕、腰刀、日用铜器、木器、陶瓷、首饰、花帽、服饰等,大多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工艺精美,散发着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
在大巴扎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可供选购。例如制作精良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是在古典乐器基础上,结合中外乐器的特点发展而来的。
在大巴扎的边缘,有一个很大的场地,挤满了牲畜,这是专门的牲畜巴扎。南疆的小毛驴体型虽小但力气大,是维吾尔族农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它也成为内地一些省份前来购买的重要商品。
新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每当瓜熟果红的季节,巴扎上到处弥漫着诱人的瓜果香气。常见一些肤色各异的外国游客,头戴小花帽,手持羊肉串或新鲜瓜果,边吃边聊,显得格外开心。
文章《维吾尔族简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