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鼠人的本命佛千手观音传说和来历
据传,白雀庵始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面向南方,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即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热衷修行,曾在白雀庵出家为尼,因妙庄王强迫她还俗,导致白雀庵被烧毁,数百名尼姑遇难,妙善随后骑白虎前往苍岩山继续修行。后来,妙庄王患上怪病——人面疮,需要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为药引,三皇姑便割舍了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痊愈后,打算封三皇姑为全手全眼菩萨,并建造庙宇塑金身,但由于过于激动,误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为天神下凡,真龙天子“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成为圣旨,工匠们据此修建庙宇,给三皇姑的金身增添了无数手眼,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形象。庵院香火鼎盛,尤其是农历四月初四和九月二十五的庙会期间,吸引了来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香客,持续时间约15天。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认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关于三皇姑的传说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家喻户晓,《搜神记》二十卷中将观音视为神灵,简述如下:“妙庄王有三女,长女妙音,次女妙缘,三女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妙善不从父命嫁人,被逐至御花园居住于白雀寺,因劳累过度,鬼神相助减轻负担。妙庄王震怒,下令焚烧白雀寺,寺中僧侣全部遇难,妙善安然无恙。后妙善乘白虎离开,途中遇青衣童侍立,引导至地府,渡过奈河桥,救助诸多苦难之人。返回人间后,妙善前往尸多林修行,得到一位智者的指引,最终在香山得道成仙。后来,妙庄王病重,妙善割舍双手双眼治愈父王,成就正果。空中显现千手千眼,因此被称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关于千手观音的起源,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传说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幼女妙善。妙金和妙银在家侍奉父母,而妙善自幼虔诚信佛,选择出家为尼。妙庄王多次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愿妥协。无奈之下,妙庄王下令拆毁寺庙,驱逐僧众。然而,此举触怒了天神,妙庄王全身长满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一位医生告知此病唯有亲骨肉的手眼可作药引。妙庄王向妙金、妙银求助,但二人均拒绝。妙善得知后,毅然献出自己的手眼为父治病。果然,妙庄王的病情迅速好转。此事不仅让妙庄王深刻反省,也感动了释迦牟尼。为了使妙善公主能够随时拯救众生,释迦牟尼赐予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成为众人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经考证,这个故事源自元代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著《观音大士传》。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形形色色,需求和愿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具备无边法力和智慧来普渡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数劫中,聆听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发誓“若我能利益一切众生,愿我立即拥有千手千眼”。发愿后,立刻获得千手千眼,展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多种形态。无论众生渴望财富还是消除灾难,千手观音都能慈悲为怀,解除各种苦难,广施恩泽。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信仰千手观音,就能获得“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益处。 最初的千手观音艺术形式源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即《千手眼大悲变相》。这部经典及其形象虽然在唐代初期由印度传教僧侣带入中国,但历经重重困难,直至百年后才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即便如此,唐代和宋代的寺庙壁画以及石窟寺中这类题材的作品仍然不多。目前现存最早的相关画作记录可能是在唐宝历年间(公元825-826年),四川名画家左全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的,可惜现已遗失。有专家认为,在未发现更早的图像资料之前,敦煌盛唐时期的79、113、148等窟中的《千手经变》图像,可以被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作品。

文章《鼠年戴千手观音有什么讲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