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气就是变化、改变性质之意,自然界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改变其原来之性质。相信是大家所熟悉的,例如鲜乳放在阳光下很快地就会酸化,肉类、蔬菜类会腐烂或枯萎,又如稻米或小麦在经过加工之后变成了吾人喜爱的米酒、啤酒等等。又如地球上生物植物所不可或缺的水,即是氢与氧结合而成。相信硏究化学的人最能体会变化性质之意了。

化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同样地,化气格也是复杂且难以理解的命理概念,准确判断化气格十分困难。从一本古籍中收录的《化气十段锦》可以看出,化气早在很久之前就被理解和认知了,但遗憾的是,关于化气格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前人对其看法也不尽相同,至今仍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甚至有前辈指出精通化气格的人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化气格判断的难度。我曾遇到一个毫无瑕疵的乙庚化金格案例,由于当事人是我的朋友,我没有按照化气格的方式来解读,一位前辈说我判断错了,应该采用化气格,多位命理专家也认同这是化气格,然而结合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过去几十年的运程来看,可以肯定地说,用化气格来判断是不正确的。我并非否认其他命理专家的看法,而是认为化气格的判断超出了单纯的理论范畴。目前我们所学的化气格判断规则主要基于刘伯温、万育吾、任铁樵和徐乐吾等前辈的理论,尤其是刘伯温的观点备受推崇。以下是根据这些前辈的观点总结并阐述化气格的相关内容:
云:「化得眞者只论化,化神还有几般话,假化之人也多贵,孤儿异性能出类」。先贤刘伯温说:「如甲日主生于四季(辰戌丑未月),单遇一位己土,在月时上合之,不遇壬、癸、甲、乙、戊,而有一辰字,乃为化得眞。又如丙辛生于冬月,戊癸生于夏月,乙庚生于秋月,丁壬生于春月,独自相合(意指不见二争一之争合妒合者〕,又得龙(指辰而
言)以运之。此为眞化矣!旣化矣!又论化神:如甲己化土,土阴寒,要火气昌旺,土太旺,又要取水为财,木为官,金为食伤,随其所向,论其喜忌,再见甲乙,亦不作争合妒合论,盖眞化矣!如烈女不更二夫,岁运遇之,皆闲神也。」。
又说:「化象配合,察其喜忌,化神旺而有馀,宜洩化神之气为用,化神衰而不足,宜生助化神之气为用。生于丑辰月者,土湿为弱,火有而虚,干支又见金水,谓之不足,喜行火土运以助其化神,获中和之道。生在未戌月者,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或支见巳午,谓之有馀,须顺其势,行金水兼土为佳。从化格局变化非化,细辨及之」。
先贤任铁樵也说:「化气格看法多端,非专喜化神生旺,须看化神衰旺虚实,始能明瞭全局的喜忌而断其吉凶否泰,如化神旺而有馀,宜以洩化神之神为用;化神衰而不足,宜以生助化神之神为用。如甲己化土,生于未戌月,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支见巳午,谓之有馀,再行火土运,必太过而不吉也,须从其意向:柱中有水,要行金运;柱中有金,要行水运;柱内无金无水,土势太旺,必要行金运以洩之;柱内火土过燥,要行带水之金运以润洩之。如甲己化土,生于丑辰月,土湿为弱,火虽有而虚,水似无而实,或干支杂以金水,谓之不足,亦须从其意向:柱中有金,要行火运;柱中有水,要行土运;柱中金水并见,过于虚湿,要行带火之土运以实之,助起化神为吉也。」由以上刘氏与任氏均主张以化气之生旺以取用神,即旺者亦洩,弱者补足之正格论断观点来论化气格之行运喜忌。
其次,先贤冻素庵说:「若辨化局之假眞,全察地支之情势:先观月气,乃化神根本之鄕;更重时支,必化神生旺之地;时趋绝地,化必不成;月属他神,化尤难冀;年支稍远,亦须与化无乖;日支较亲,更求于化有济。迨行运之吉凶,同原柱之则例:遇助化之物,则气势加隆;値破化之神,则程途不利;化神一路如意,通显无疑;化神一字还原,灾厄立至。」(化气格最忌争合、妒合及化食伤、化官杀,而喜化财、化印,原局与行运均同一看法)。由以上先贤陈素庵之看法,指出,化气格之成立与否,月支之气是关键之所在,时支也是判断之重点,同时,行运来慰破五合之两干时,则化气破格,必有灾咎,唯行运之吉凶判断,则与任铁樵等不同。足见先贤见解之不同。
文章《八字化土格》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