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建立在阴阳五行的思想基础上。乾卦象征阴阳,有弓中有箭的形象;坤卦代表五行(月亮行走的五条路径),有弓箭发射的形象,表明有了弓箭这样的工具。从乾、坤两卦的整体来看,乾是规划的,坤是执行的。建造一栋房子,必须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按照图纸施工,完成建筑。这就是“开物成务”的道理,先有抽象概念,后有具体实践。这并非唯心主义。因为在宇宙生成论上,《易》的作者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具体内容详见后续章节。“形而上者谓之道”,先有乾卦中的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后有坤卦中的器。“乾以易知”,乾赋予智慧;“坤以简能”,坤如同简策,记录知识并具备应用能力,所以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日有知,月有能。地下的太阳提供光源,月亮借助日光反射照亮大地。这是易、简的道理,也是由简易到变化再到不变(恒定)的道理。
因此《系辞传》说:“乾知太始,坤作成物。”又说:“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易经》首先讲万物生成的道理。
《系辞传》为了说明生生之道,举出了一系列观象制器的例子。例如说:“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卦坎下巽上。坎为水,巽为风。风是月的隐语。风行水上,即是月行水上。月象征舟,古人造舟,头脑中必先有一个意象,其意象非必月亮不可。同时也不要误会,古人发明舟楫,并非要等待有了《易经》的涣卦不可。
文章《乾坤为《易经》之门》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