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非常多国家的时间符号是不一样的,毕竟不同的文化才能让世界变得这么五彩缤纷,但是在我国古代的时间记录符号,其实是十二地支,通过十二地支可以了解非常多的东西,所以到如今我们还是有所了解的,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十二地支的四时方位吧!
寅卯辰为东方少阳木值春令,
巳午未为南方老阳火值夏令,
申酉戌为西方少阴金值秋令,
亥子丑为北方老阴水值冬令。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汉族历法纪年。在汉族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古代人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尔雅·释天》提到,“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份。同样,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也隐含了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子”即“孽”,意味着万物繁衍茂盛;“丑”即“纽”,意为用绳索捆绑;“寅”即“演”,表示万物开始生长;“卯”即“茂”,象征万物蓬勃茂盛;“辰”即“震”,体现万物振动生长;“巳”即“已”,表示万物已经成型;“午”即“仵”,指出万物达到极盛后开始衰退,同时也是阴阳交汇之时;“未”即“味”,表明万物已成并具备滋味;“申”即“身”,显示万物初步成形;“酉”即“鲍”,寓意万物完全成熟;“戌”即“灭”,意味着万物消亡归于泥土;“亥”即“核”,象征万物孕育新的种子。

文章《十二地支最详细类象》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