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呢,小雪是立冬之后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节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冬天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区域开始逐步迈入冬季
立冬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到了小雪节气,长江中下游的众多地区也开始步入冬季。尽管全国范围内的降水量随冬季到来而逐渐降至全年最低点,但江南地区的降雨量相比江北依然较多。即使该地区12月中下旬才迎来初雪,但此时频繁的阴雨天气让人感受到的寒冷已非深秋般的凉爽,而是湿冷。这种湿冷的感觉对于北方拥有供暖设施的人来说相对更难适应。
气温继续走低
在立冬节气,我国的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有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我们都知道只有在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是不争的事实。
">
小雪节气的由来
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每年一到农历十月,阳历11月22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为“小雪”节气。亦就是说,自然现象“雪”对节气规律性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立冬”节气后,阴历十月阳历十一月,开始进入降雪的季节,并将降雪量区分为大小的不同。
将每年“立冬”后,开始降雪量较小的雪,称作为“小雪”。
其实,我国气象上规定:
(1)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1000米或以上;
(2)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皆称作为“小雪”。按照古代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雪”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所以,从古代开始,人们的这种认识和解释,密切结合农业上的需要,归纳概括叫做“小雪”,列入了“二十四节气”,作为“立冬”后的节气,名为“小雪”。
对冬季“小雪”节气与“候应”,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月“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一候,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
“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二候,天气上升,三候,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
小结:我们知道雪是由降雨遇到冷空气形成的,每年一到立冬过后,便是开始下雪的时候了,降雪的地区从北到南减少。
文章《小雪24节气介绍》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