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解梦/正文

带猴的成语50个

分类:解梦作者:温文尔雅2025-04-29504

在十二生肖中,猿猴与人类最多相似之处。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可比性太强之故,削弱了人类在自然界中“唯我独尊”的崇高地位,引来人对猿猴情感上的几许不平,于是在汉语中有关猴的成语或俗语几乎都含有贬义。

朝三暮四

此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有关猴的成语文化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狙(jQ),古书上指一种猴子;狙公即养猴子的人。赋茅,即给予栗子。原意指只变名目或形式而不改变实质或内容以欺人,后多形容人的语言、行动反复无常。然而无论取义如何变化,猴子在成语中的愚蠢地位是难以动摇

沐猴而冠

这个成语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在咸阳焚烧秦宫后,打算返回故乡,当时有人用这句话嘲笑项羽难以成就大事。沐猴而冠意指猴子戴上帽子,猴子无法长时间佩戴帽饰,用来形容楚国人性格急躁。但也有人认为,这指的是猴子穿上人类的衣冠,其本质仍未改变。后来,人们用此成语比喻表面看起来不错,但实质并未发生变化,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取名位的人。显然,猴子再次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

教猱升木

此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nd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性善登木,不用教而能。后人即以此成语比喻引导坏人去做坏事,猴子在这里仍然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心猿意马

此成语出自佛典,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同猿马之难以控制。猿猴喜动,马善奔

驰,以二兽为喻体,真是神来之笔。

猿鹤虫沙

此成语出自《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人即用以比喻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作为喻体,猿猴也并非全用其贬义。

尖嘴猴腮

这是常用来比喻貌丑者或无福之人。“杀鸡骇猴”则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诫其他人。在这两个成语中,猴子扮演了倒霉的角色。然而猴子也有其狡黠的一面,源于17世纪法国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中的“火中取栗”一语即是:猴子骗取猫用爪取火中栗子,栗子为猴所食,猫爪上的毛则被火烧光。比喻替他人冒险出力,吃了苦头却得不到好

此外还有“猴年马月”、“哀肠寸断”等有关猿猴的成语,也活跃于众口。


文章《带猴的成语50个》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473753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