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讲究就讲究在“风水”二字上,其实就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风水学中常常说的藏风聚气讲究的是气场,通过改变气场而改变运势。
那么藏风聚气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风水格局,为何在风水中那么重要。
风水学中讲究“藏风聚气”,这四个字可谓道尽内中“天机”。现代科学表明,人体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流不断流动形成,这种能量流所交织而成的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这种“气”已被特殊的摄影技术拍摄到)称作“那第斯”。这种气场喜聚不能散,相当于给人体穿了一层“盔甲”,加了一层保护层。若是这种气场散失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而致病。这种“气”在人休息进入睡眠状态时最弱,也最为外界不良因素所侵入。有人做过实验,在空旷的地方睡眠比在室内睡眠时,围绕在人体周围的“气”要微弱。古人在居住环境上下了一个断语:“宅小人多气旺”,这与人体气场在外环境中的聚与散的理论不谋而合。
玄学上的“气场”是什么意思?

气场简单而已就是指空间格局的磁场气流,每个空间方位的不同,所具有的磁场气流不一样。
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有气场伴生,而气场的性质亦是千差万别,用最简单的分法可以分为阴阳二气,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气场,而且气场的性质和强弱是可以随事物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个大的气场可以由若干个小气场按照特有的方式组合而成,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相邻气场与气场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相互之间不断的排斥同时又不断的彼此同化。气场的基本单位是气,气只有阴阳两种,而气的本质还是无差别的能量,道理同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三”是虚指
玄学上的当然很玄 怎么能解释呢?只能意会了!
玄学上的“气”与“象”有什么区别?
气,有两种表现一个为时间,一个为空间。
时间上就是气数,空间上的是指,宇宙上各恒星对地球上的影响,称之为气.跟磁场差不多了,看不到,但却能发挥作用。
象,是形象表示,能看得到的。例如,一座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影响,再联想出来是什么象。其实就是,取跟它性质相持的东西来代替,就是象。
以上纯粹是个人见解,气是象的本质,象是气的表现。气为因,象为果。正应了佛家的因果循环。气是流动着的世界三元素“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脏府定位在肺。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形、理、数。世间万物皆离不开这三者。形以成物,理以通事,数以述情。三者皆归于道而凝聚。理所及之处,形亦至;形所及之处,数亦至;数所及之处,理亦至。三者功效相同而用途各异。所谓异用,乃各依其类而取之。利害相关之事,需权衡后方能定夺。南辕北辙却可达者,理也;南辕北辙而无法达者,用也。是以形可至数者,理也;形不可至理者,用也。数可至形者,理也;数不可至形者,用也。如此则西方人未能企及,虽数可至形,然其耗费巨大,所得利益甚微。故有此而无彼,无此而有彼。彼有所得却无益,此无所失亦无损,然彼有何所得,吾有何所失哉。是以其所得是否合宜于我。若此已明,则吾可中庸之道行事而不失,言辞公正而不偏颇,此即为道之纲常。
取象而用之者,痴而专;取数而用之者,萎而默;取理而用之者,智而圣。然象数故不可弃者也,象显而易为用以于民,数隐而易为用以为功。民以固本,功以利国。是故古之王者,中行而民向风焉,象用而民识理焉,数道而民知纪焉。所谓王道之大者,无过于此而已矣。
文章《风水学纳气口》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