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即01:00—03:00(凌晨1点—凌晨3点),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当下,夜半、打更以及更夫这些词汇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然而,在历史文献与众多文学作品里,古代的计时名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古人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时段,每一更相当于现今的两个小时,从晚上七点开始敲更,一更对应七点到九点,二更则为九点到十一点,三更对应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四更是一点到三点,五更则是三点到五点。此外,古人还将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来标记,每个时辰同样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所以是丑时,丑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就是牛。
文章《一更二更三更分别是什么生肖》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