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是新春佳节的第二天,在中国人们向来都是非常注重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的,每个地方从初一到十五之间都会有一些习俗风俗。那么大年初二的风俗有哪些?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都有什么呢?快跟小编一起来下文中找找答案吧!
大年初二的风俗有哪些?
1、大年初二回娘家在每年的大年初二这一天,相信最忙活的就属家家户户中嫁出去的姑娘们了。因为在这一天里,作为女儿和女婿,他们都要带着厚厚的礼物,回女方的娘家拜年。在带礼物方面,有一个禁忌,就是忌单不忌双,礼物什么的记得要准备双数2、大年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不论拜哪路神仙,有的信奉的人,都会在家供一尊佛像,每到初一十五,都会一早起来上香,保佑自己生意或者家庭都能平安顺利。3、大年初二上坟四川、福建等地有大年初二上坟的习俗,长辈们带着晚辈找到祖先的墓地,供奉祭品、怀念先祖,继承家族的传统。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忌讳使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破财。若必须清扫,也需从外向内清扫。如今,很多地方依旧保留这一习俗,除夕前彻底清洁,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天废水不外泼。新年期间也不可打破器物,打破器物被视为破财征兆,需立即说“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迎婿日”,已婚女子需携夫婿回娘家探望,携带礼品与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在娘家共进午餐,但须在傍晚前返回婆家。——正月初三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因与“赤口”谐音,通常不出门拜年,传说此日易与人争执。然而,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化,因现代人重视春节团聚。——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旧时老板若想辞退员工,这天便不邀请其参与拜神仪式,对方自然明白。另有传说称,灶王爷这天会查户口,因此不宜远行。——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需“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清晨起床后,人们放鞭炮,清扫卫生,从屋里向外清扫,寓意驱逐不祥之物。这天的食俗是吃饺子,称为“捏小人嘴”。——正月初六正月初六,商家酒楼正式开业,鞭炮齐鸣,场面不逊于除夕。相传这一天最受青睐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12是6的两倍,象征“六六大顺”。这一天,各家各户将节日期间的垃圾倾倒出去,称为“送穷鬼”。——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类的生日。据《占书》记载,自初一开始,上天依次创造万物的顺序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故初七为“人日”。这一天应尊重每个人,古代官府也不会在此日处决罪犯,家长不得训斥孩子。——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是“谷日”,也称“顺星节”,传说是众星降临人间的日子,天空星斗最为繁密,若天气晴朗,则预示该年稻谷丰收。——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民间习俗为玉皇大帝诞辰,会举办盛大的祭天仪式。部分地区还会向天公祝寿,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所有磨、碾等石制工具均不可动用,部分地方还会祭祀石头。——正月十一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正月十二至十五正月十一过后,人们开始筹备元宵节,从正月十二起挑选灯笼,搭建灯棚。童谣唱道:“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全年首个月圆之夜,亦称“上元节”。元宵燃灯的习俗始于汉代,这一天人们赏花灯、吃元宵。正月十六夜则是儿童的节日,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灯笼相互撞击,取名“碰灯”,意指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需以这种方式销毁。文章《春节初二有什么讲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