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富人思维是什么

分类:相术作者:哇塞我得了帅癌2025-04-28757
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忍不住想参与讨论。我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但对富人及富二代有所了解,有些感触。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如下: 1、目标导向而非禀赋导向 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到的第一条是“以终为始”。据我的观察,这可以视为成功人士或已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富人思考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而是明确目标,寻求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并合理配置资源。 这种思维模式从小便显现出来,例如生日时,穷人家的孩子可能期待不到礼物,于是学会克制欲望;而富人家的孩子则会清晰表达愿望,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东西。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能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2、对资源高度敏感 富人对周围人的资源,包括金钱、人脉、技能、知识等,能为自身带来何种价值,表现出极高的敏感度。 因此,与富人相处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目的性很强。但这种目的性通常不会显得急功近利或令人不适。 很多时候,富人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即便自己不懂具体技能,也能识别并调动专业人才。 3、聚焦重点,抓大放小 富人大多擅长抓住事情的核心,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专注于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往往体现在抓住关键环节,非关键部分则外包给专业人士,体现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4、以自我为中心而非他人优先 富人更注重达成个人目标,而非一味迁就他人,以免破坏关系。这一点与普通人形成鲜明对比,我习惯于迎合他人,缺乏果断拒绝的能力——这是成长环境导致的性格缺陷。 我认为这种“自私”并非贬义,而是一种高效的策略。自私并非总是伤害他人利益,因为合作才能创造价值。 5、执行力强 行动力是富人最突出的优点之一。一切事情都需要落实,若空谈无果,任何想法都只是虚幻。行动可能出错,但拖延必定失败。 6、敢于冒险 这与执行力密切相关。许多人无法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对风险的畏惧,而富人通常在大方向明确的情况下愿意尝试新事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是普遍规律。 7、自控能力强 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都需要理性判断和自我约束。这要求我们克服懒惰、拖延、贪婪、恐惧等负面情绪。 8、在某些领域见解深刻 我观察到的富人,在某一领域往往有独到见解,可能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也可能是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哪怕只是一个领域的深度认知,也可能带来巨大财富。 知乎用户:Madao 我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理财高手,他在2008年之前就在北京购置了七八套房产。到了2008年房价暴涨时,他将其中几套出租,每月的租金收入竟数倍于他的工资。聊天时他曾说过:“想致富不能仅靠工作。” 工作多年后,因工作性质接触了许多企业及企业家,这让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看待财富。在与企业家交流中,我发现许多思路与书中内容产生共鸣。 1、积极的财富观 我和许多同学遵循“穷爸爸”的思路,努力成为优秀学生,最终获得社会认可的学历。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财富的理解并不清晰。毕业后,觉得年薪十万已很满足,正如作者所说:“So many talented people are underpaid。”步入社会后才意识到,这一理想与我们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我们绕了个大弯,以为通过提升素质找到体面工作即可,但归根结底,仍依赖稳定的收入。若直接聚焦财富积累,或许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我的几位同学早早悟出这一点,上学期间就创办服装公司,如今正走在财富自由的路上。 2、工作难以直接创造财富 工作不能直接创造财富,这有一定相对性。工作无法让劳动者获得与其实际贡献相匹配的报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有精辟论述:劳动者出售的是无差别的劳动力,但资本家支付的报酬远低于劳动力的真实价值,从而剥削了剩余价值。即便在现代企业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如果劳动者不能为企业创造额外价值,企业为何要雇佣他们?即使是高薪职业,如律师、医生、投行从业者,其收入也与其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 那么,如何为自己争取合理的报酬? 作者提倡“Mind your own business”,鼓励人们将精力投入到有助于财富增长的事务中,如创办公司、实业投资或金融投资。虽然这些方式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但这一观点至关重要:工作容易使人陷入“老鼠赛跑”的循环,陷入偿还账单和维持生计的怪圈。 3、正确的消费观 作者指出,人都有欲望,因为贪婪才会努力工作满足需求,但物质满足只是暂时的,欲望只会不断膨胀。这准确描述了人性本质。那么,富人与穷人在消费上有何区别?以我那位朋友为例,一次出国购物花费四十余万元,这在北京足够几个普通家庭生活一年,但他毫不费力。他的房租及金融资产收益远远超过这笔开销。同年,他还换了一辆豪车。相比之下,我认识的一些刚毕业的女孩,省吃俭用几个月只为买一只LV包,甚至不愿将其放入安检机,担心弄脏。这就是富人与穷人在消费上的差异:富人无需顾虑财务状况,而穷人却常常通过炫耀性消费营造假象。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继承财产,谁都有贫穷时期,此时应多储蓄资金用于投资,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购买房产或金融产品,而非用于消费。十年后,结果必然截然不同。消费的产品终究会消失,带来的快乐也会过去,而投资则可能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4、放弃寻找稳定职业的幻想 当然,作者批评的是资本主义体系,没有哪家公司能永久繁荣,也没有哪家公司能保证永不裁员。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工人、英国伦敦金融城的投行从业者、中国深圳的产业工人……最讽刺的是,有些人献出了青春,年华老去时却发现从事的行业已成夕阳产业,不得不重新开始,与刚毕业的年轻人竞争。 在中国,公务员和国企编制员工看似安全,但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来自自身。别人给予的安全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5、资本增值胜过人力 在中国,资本回报率远高于人力成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勤奋工作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年收入20万已属不错,但考虑到家庭为此付出的巨大投入,这一回报率并不高。相比之下,金融资产每年获得10%的回报实属寻常。富人资产庞大,能接触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渠道,为资本找到快速增值的途径。例如,北京的一些双语幼儿园毛利率高达50%以上。 6、获取财富在于创造价值 获取财富的过程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制作一块蛋糕,既然有能力制作,就有权分得其中的一部分。 贫穷源于观念,总想着“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那样做”,这些自我设限严重阻碍了追求财富的能力。在中国,虽然存在诸多不自由,但对追求财富的限制并不多。将“不能”替换为“我能怎样做”,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物质富裕的根本源于思想深刻、精神丰富和意志坚定。



文章《富人思维是什么》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505822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