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把糖尿病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两个阶段,无症状期多为中年以上的II型糖尿病患者,可有肥胖业,食欲良好,体力如正常人。—般餐后尿糖阳性、血糖高,而空腹尿糖和血糖正常。无症状期又分下列三期:(一)糖尿病前朋:指有糖尿病倾向或潜隐性糖耐量异常。(二)亚临床期:患者在应激状态或妊娠后期表现为糖耐量减低、胰岛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期主要有下列特点:(一)多尿、烦渴、多饮:(二)多食易饥:(三)消瘦乏力、虚弱;(四)并发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又把糖尿病分胰岛素依赖型(1型)、非胰岛素依赖型(11型)两类。I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为青少年,消瘦明显,血糖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糖刺激后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释放胰岛素,以致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II型糖尿病,以40岁以后患者较多,症状相对较轻,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但胰岛素分泌仍低于正常,以致山现高血糖。
祖国医学中讲的“消渴”范围,便包括糖尿病,消渴又分消瘅、膈消、肺消。消瘅指脾胃肠噪结,.运化功能减弱,生燥热之气;膈消指肾水燥热,水、气、血循环受阻:肺消指肺气燥,其实化气水充润周身舶功能减弱卜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以三焦运化中的气血躁热为诱因的,消渴的形成,是三焦运化中生热气造成的.身热,性急焦躁、脉洪、粗、数者,患病率较高。机体内阴虚、阳亢是糖尿病的基因,阴亏气盛躁是糖尿病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此阶段病症明显,出现脉浮、洪、数、急、左右摇摆、“三多—少”现象。阴阳双亏是糖尿病的晚期阶段,此期脉沉无力,身由恶热变恶寒,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严重减弱,四肢瘦、软弱无力。此期的并发病症日趋增多。
现代医学以血糖、尿糖的含量最终确定糖尿病的变化,祖国医学以机体形、行、气、色、味、脉、神的变化,认定“消渴”症的病情变化。糖尿病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且伴有乏力.在这一点上,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

四柱中水弱、金脆、火旺、木躁、土焦,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标志.金在身中主肺、氧气、大肠、鼻、皮毛、胰腺、呼吸、宣化等。金脆主身体中,肺火量大、氧化气热、血液及其它营养成份氧化不良,胰腺热燥分泌不良、皮肤干燥、三焦运化中气水转化出现障碍等。
木对应肝脏、眼睛、神经系统,主要负责解毒、转化、代谢等功能。木过于干燥会导致机体解毒、转化、代谢功能紊乱,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会出现问题,糖的转化和利用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血糖升高并随尿排出体外。土对应脾胃、消化系统。土过于干燥会导致脾胃肠热躁,消化、吸收、分解营养成分的能力减弱,产生热燥之气,导致三焦运化过程中热气过盛,血液异常流动。水对应肾脏、膀胱、水液循环系统。水虚弱会导致肾阴亏虚、阳亢,水液循环不畅,热气侵袭水分,失去滋润全身的功能,随尿排出体外。火对应血液、心脏、气,火旺盛会导致血热、气热过旺,热气横行,血液异常流动。总之,身体发热,宣化功能弱,运化系统热燥,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是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发展和形成,通常是从身体发热开始,等到五脏六腑共同发热、阴亏阳亢时形成,以身体寒冷、阴阳两虚结束。四柱中金脆弱、木干燥、土焦躁、水虚弱,是糖尿病形成的确定因素,这些出生时的空间特性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母亲生育期反映了父母的生命规律)。行运中遇到土热、火旺盛是确定因素的催化条件,流年火旺盛、土焦躁是糖尿病形成的外部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糖尿病的形成。病例统计显示,火旺盛的流年是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例如丁巳年(77)、戊午年(78)、丙寅年(86)、丁卯年(87)、申戍年(94)、丙子年(96)、戊寅年(98)等。生存的地理位置、方向气场以及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例如,生活在北方、居住在阴凉处、常吃寒凉食物、性格温和安静的人患病率较低;生活在南方、居住在干燥地方、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性格孤僻、恐惧、暴躁、急躁的人患病率较高。然而,人的生存环境的必然性和生活习惯的必然性又与出生时的空气场密切相关。例如,身体发热的人大多性格暴躁、爱喝酒,生活在热躁气场中或常吃热性食物的人也较多。命柱现象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划定了轨道范围。
文章《中医最好的糖尿病专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