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节,中国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一般是农历七月廿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此日是财帛星君生日,但是在中国民间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中国民间通常挂灯笼以祈来年丰收。很多人也去中岳庙财神阁奉请财神希望能保佑自己财运大好。
我国各地为什么选择七月二十二日为财神节,在那天纪念财神爷的生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吃羊肉糊前儿而不吃大肉糊茄儿呢?
民间传统认为,财神爷即为赵公元帅。西宁地区的财神赵公明诞辰选在七月下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七月二十二日这个节日仅限于西宁地区存在,这表明它源自西宁的商人群体。果然,在过去,每逢七月二十二日,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山西陕西籍人士会在山陕会馆和南山寺财神殿集会诵经。后来,一些山西陕西籍人士定居西宁,延续了这一习俗,并逐渐影响到邻居,于是西宁居民便有了这一天在家供奉香火、礼拜财神的传统。

吃茄儿固然有尝新的成份,吃羊肉也是为了敬财神。在中国民间,财神被认定为回族人,其原因是回民善于经商,精通生财之道,所以又有大量西域胡人识宝的传说。回民按伊斯兰教教规吃羊肉而不食大肉。财神爷当然也不例外。于是,财神节倘用大肉糊茄儿不仅不能讨得财神的喜欢,反而会引起反感,惹出事端。所以七月二十二盛行吃羊肉糊前儿以敬财神。
今天作为传统节日菜的羊肉糊茄儿仍然为西宁人所喜爱,甚至登上大雅之堂,一些饭店在酒席上也堂而皇之的上这道菜了。
文章《财神节的由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