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古古来稀”,古稀之年就是大家常说的七十岁。但是它是指这一个年龄段,并不单指七十岁这一年。以前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特别少,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当今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都已经达到了七十多岁。有的人认为古稀之年的说法已经不太适合,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理解。古稀之年形容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到了70岁以后,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极速下降,心态方面也越来越保守。他们对死亡的畏惧增加,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他们渴望每天都能和自己的亲人待在一起,享受来自亲人的关怀。所以说对待古稀之年的老人,要更加注重他们精神方面的关怀,不能一味地顾着工作。古稀之年的人对待事物的观点已经固定,很难去改变,会让人觉得很固执。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子女,有时候不太注重人情,会让子女觉得很没面子。

在我国400多位皇帝中,活过古稀之年的才有寥寥9人。皇帝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质量非常高,在健康方面则有最好的御医。皇帝中才有这么几个人活过古稀之年,可以看出来古代能够活过古稀之人是多么少了。孔子活到了73岁,他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看出来七十岁的人,已经适应了整个社会,他们往往做事情时比较从容,不用刻意去守规矩,也能够合乎规矩。人的年龄越小,自己需要学习的就越多,往往也就被世俗所困越深。唐伯虎也曾写过《七十词》来表达人生的感慨,以及古稀之年的体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古稀之龄的人群逐渐增多,这不仅是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还与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密切相关。过去的时代动荡不安,人们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因此达到古稀之年的人数较少。如今,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天灾人祸的发生概率,加之全球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使得现今的人们普遍能够活到古稀之年。从文化角度来看,一个人年龄越大,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就越丰富,创作的作品也会更加多样。孔子和老子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他们长寿的天年,正是在古稀之年,他们得以洞察人生的真谛,提出了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随后,随着愈来愈多的文人迈入古稀之列,我国的文化也愈发丰富多彩,特别是在礼仪规范和文学作品领域。
225057
古稀之年的人,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交际,做到游刃有余。他们对于物质往往没有太多追求,反而精神需求方面更加强烈。如果家里有古稀之年的老人,子女一定要多陪伴他们,不要让他们感到空虚。
文章《古稀岁月的意思》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