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冬至

分类:相术作者:那一夜锝缠绵2025-04-29658

冬至历经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饮食文化。例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被视为节日食品。过去流行的“冬至亚岁宴”也有多种名称,比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普遍存在的习俗之一是冬至吃馄饨。早在南宋时期,临安居民就在冬至吃馄饨,最初是为了祭祖,后来逐渐流行开来,民间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馄饨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风味各异,鲜香美味,遍布全国,深受大众喜爱。馄饨的名字各地不同,多数地区称为馄饨,广东叫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叫清汤,四川叫抄手,新疆叫曲曲等。
吃汤圆同样是冬至的传统习惯,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品,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寓意“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被称为“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长一岁”的说法。冬至团可用于祭祖,也可赠予亲友。旧时上海人特别注重吃汤圆。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部分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惯,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中医认为羊肉狗肉具有温补作用,民间至今保持着冬至进补的传统。
在我国台湾依然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禄寿的动物形象,再用蒸笼分层蒸制而成,用于祭祖,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同姓同宗的人会在冬至或事先约定的时间聚集在祖祠中按长幼顺序依次祭拜祖先,称为“祭祖”。祭祖仪式结束后,还会举办盛大的宴席,邀请参加祭祖的族人共聚一堂,共享美食,联络久违的感情,称为“食祖”。冬至祭祖的传统在台湾代代相传,以示不忘根本。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在周代冬至被视为新年元旦,曾经是非常热闹的日子。在今天的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文章《冬至》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561537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