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有血型又称RH阴性血,指的是RH阴型血,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型,因其稀缺性被形象地称为“熊猫血”。RH阴性血是RH阴性血型的通俗说法,人类的红细胞血型由超过二十种不同的血型系统构成,其中ABO和RH血型是与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系统。如果红细胞携带D抗原(抗原),则称为RH阳性,标记为RH(+);若缺少D抗原则为RH阴性,标记为RH(-)。RH(-)的分布因种族差异而有所不同,在白种人中占比约为15%。**稀有血型简介**RH阴性血型是RH血型系统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了解的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这些属于ABO血型系统。实际上,血型远不止这四种,存在着数十种类型或系统,体系庞大且复杂。由于A型、B型、O型、AB型之外的血型抗原性普遍较弱,临床医生认为,除了上述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是应用最广泛且最重要的。在中国,苗族是RH阴性血比例最高的民族,达到13%,而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中RH(-)的分布约为5%;蒙古族中这一比例为1%;汉族人口中这一比例极低,仅为千分之三,属于稀有血型。如果综合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汉族人群中找到AB型RH(-)同型人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三,非常稀有。**基因特性**RH(-)是隐性基因。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RH(-)基因并遗传给孩子,则孩子表现为RH(-)。如果一方为RH(-),另一方为RH(+),子女为RH(-)的概率增加,反之则减少。无论是RH(-)还是RH(+)个体,其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均属健康人群。然而,对于RH(-)个体而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例如连续两次母婴RH血型不合的妊娠可能导致胎儿严重损害;再如,有输血或流产史的患者再次输入RH(+)血液时,可能会引发强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名称来源**RH血型的命名来源于恒河猴(Rhesus Macacus)英文名的前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恒河猴和大多数人体内红细胞存在RH血型抗原物质,因此得名。在中国,99%以上的RH血型者为阳性,因此因RH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不过,较少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如果RH阴性受血者输入了RH阳性血液,将会引发免疫溶血反应。正确做法是确保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一致,均为RH阴性。**稀有血型的特点**RH阴性血型不同于A、B、O、AB血型,后者的分布相对均衡,各种血型的血源较易获取。而RH阴性血型是一种稀有血型,仅占RH血型者的不到1%。据相关数据,在某市参与献血的300万人中,属于RH阴性血型者仅有3300人。而在临床手术患者中,出现RH阴性的概率为5至7/1000。相较之下,RH阴性血型的血液尤为珍贵。不过,少数民族中有较多RH阴性血的人。**稀有血型的分类**- RH阴性A型 - RH阴性B型 - RH阴性O型 - RH阴性AB型 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RH阴型血的人口占比约为0.34%。**血型与输血**血型基于红细胞膜上糖蛋白血型抗原的不同而定。不同血型不能随意互相输血。例如,B型血的人血清中含有B抗原以及抗A抗体,它能与A型血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免疫凝集反应。若误将A型供血者的血输给B型受血者,A型红细胞上的A抗原会与B型受血者的A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A型血红细胞凝集并引发溶血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为避免免疫和溶血反应,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匹配。**稀有血型的输血安全**通常情况下,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的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会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抗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可能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然而,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注意事项**(一)紧急输血时,RH阴性患者可接受同样A、B、O、RH阳性的血液作为临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对RHD产生敏感性,但立即溶血性反应的风险较小。(二)若无相同血型的血液可用,O型RH阴性的红细胞是可行选择。(三)RH阴性血浆只要与受血者的红细胞配型相符,可任意用于RH阳性的患者。(四)RH抗原不存在于血小板表面,因此输注血小板时可选用红细胞含量低于0.4毫升的产品供RH阴性患者使用。(五)RH阴性母亲的RH阳性新生儿黄疸需换血治疗时,也可使用RH阳性的红细胞替代(母体吸收的抗D抗体在换血过程中大部分会被移除,不会造成进一步影响)。(六)每位患者输血前都会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发现抗D抗体的患者(约三十万分之一),最好输注RH阴性的红细胞,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输注RH阳性的血液。274742
文章《ab型血为什么不建议献血》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