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过节,而关于这个节日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比如赤豆打鬼、朱元璋坐牢熬粥、纪念岳飞。
赤豆打鬼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朱元璋熬粥
腊八节是在农历腊月(十二月)的初八,据传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时朱元璋被困狱中时,正值寒冬,饥寒交迫的他竟在老鼠洞里挖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用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由于那天正是腊月初八,他给这锅杂粮粥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腊八粥”。之后朱元璋称帝,为了纪念那段特殊的日子,他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并正式命名那碗粥为腊八粥。
纪念岳飞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秦始皇修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杂合粥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文章《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