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霜降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节气霜降是在哪个季节?

分类:相术作者:侃侃2025-04-28625
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时间。霜降节气,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那么霜降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节气霜降是在哪个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学搭配运势看看吧!

霜降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

一、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二、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三、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四、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五、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六、进补
民间流传着“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期间,气候愈发寒冷,民间饮食习俗颇具特色。人们认为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并且“秋补”比“冬补”更为重要。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炖羊肉”“炖羊头”“迎霜兔肉”的传统吃法。

霜降属于哪个季节?

霜降在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是反映自然现象变化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正午使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约为古尺九尺一寸六分,约等于今天2.05米,晚上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戌位,即西北方向,这一时段通常处于农历九月,也称戌月。

霜降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代书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记载:“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由此可见,“霜降”标志着气温逐渐下降,开始出现霜冻。气象学上,通常把秋季首次出现的霜称为“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时间段,被称为无霜期。此外,早霜有时也被叫做“菊花霜”,因为这时菊花开放,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写诗道:“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文章《霜降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节气霜降是在哪个季节?》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580322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