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交际越来越多,生活、工作圈子越来越大,与陌生人交往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于是在这些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第一眼的印象,你看到了就愿意与其交往,或者让人愿意亲近,是谓“乐见”,还有得人接触之后,就会心生嫌恶,是谓“不喜见”。或许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因此很大程度上对对方的了解是来自于行走坐卧、言谈举止这些,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相”。那么一个人表露出来的“相”有时有什么决定的呢?
以下内容选自《佛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结合我们自身,简单的解释一下,“业”是指我们所做的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会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中去,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的结果,也就是“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果。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去看这段经文,就能理解了。——这是佛陀的智慧。
《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人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世间者,必先治理好国家;欲治理国家者,则需整顿家庭;欲整顿家庭者,须先提升自身修养;欲提升修养者,要先端正内心;欲端正内心者,必须真诚待己;欲真诚待己者,需先获取真知,而求得真知的关键在于探究事物本质。唯有探究事物本质,才能获得真知,真知既得后,方能真诚待己,真诚待己后,内心自然端正,内心端正后,自身修养得以提升,自身修养提升后,家庭得以和睦,家庭和睦后,国家得以安定,国家安定后,天下才能太平。”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克制个人欲望,减少私欲,以保持头脑清晰,明辨是非。正念明确后,应致力于在与人交往及处理事务时秉持真诚原则,不断改过自新,积累修养,最终增长智慧。具备智慧后,治理家庭、国家乃至天下便不再是难题——此乃儒家智慧的体现。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美貌、外在形象的追求欲望也在不断提升,而一个人真正表现出来的外在容貌、形体和气质,都是发于心、成于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还是民间流传的经典家训、古训,无不是由心而起,修心方能正言行、端举止,所以,如果我们片面的去追求外在的体现而忽略了心灵的修行,那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了。
如此说来,我们应当让自己做一个快乐、阳光、宽容、举止端庄、充满正能量的人。如果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样的人往往很容易使人心生亲近之情、信任之感,这样的人即使不是容貌出众,但一定不会令人嫌恶,这样的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气质好”。一个人从眼睛开始,到面相到整个体相,无不在透露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昭示着自己的心灵境界,而相则是由心而生,由行而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身处不同的环境,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很多人很少正视自己,很少去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去有针对性的改正自己的言行不宜之处,但这恰恰是影响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影响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修心、修身、修行为,都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会影响我们的运气,多注意我们自身的不良习性,加以改变,就能增加我们的运气、福报,影响人的运势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头脑清醒,能纳忠言,敢于改正自己的坏毛病,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一定会风生水起交好运的。
以上是相由心生内在美更重要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相术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网。
文章《相由心生内在美更重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