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笔迹学的探讨自古已有。西汉的杨雄提出,“书,心画也”,并强调“书如其人”的理念;明代的项穆认为笔迹反映的是“心之所发”,“人品不同,性情各异,笔势所表现的邪正自然显现”;清代的刘熙载进一步指出,“笔性墨情,皆以具人之性情为‘本’”,并总结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便已认识到笔迹与个性之间的联系。在当代,笔迹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心理学家、笔迹分析师以及书法家对此均表现出浓厚兴趣。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研究笔迹与心理、性格之间关系的“笔迹研究会”;美国超过3000家公司运用笔迹分析来评估员工性格;德国80%的大公司、瑞士50%的大公司也采用笔迹分析来决定人事任命,欧洲不少国家还将“笔迹学”列为大学课程。我国相关学者通过汉字笔迹与书写者个性的分析,得出如下观点:
(一)书写速度方面:全篇文字连笔甚多,速度极快的书写者,充满活力,待人热心,富有感情,并且动作迅速,容易感情冲动。字迹工整,笔迹缓慢的书写者,性情和蔼,富于耐心,善于思考,办事讲究准确性和条理性,不善谈吐却往往有巧于应机发言的才能。
(二)运笔走势方面:运笔有力,笔力浑厚的书写者,性格刚强,气魄宏大,并有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意愿,但往往过于自信或容易自满。运笔协调流利轻重得当的书写者,善于思索,爱动脑筋,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善于随机应变,运笔轻:浮的书写者,缺乏魄力和毅力,在生活中常常不能如愿以偿。
(三)外形轮廓方面:全篇字迹大小适中,端正工.整的书写者,平易近人,温柔审慎,行动从容不迫,遇事较为持重。字体颀长的书写者,活泼好动,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字形硕大,甚·至不受纸上格线约束的书写者,往往办事热情,锐气洋溢,并可能是在许多方面有所专长的人,但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字形娇小的书写者,精力集中,有良好的注意力和控制力,办事周密谨慎,看待事物往往比较透彻。
(四)字体结构方面:字迹简洁明了,符合规范,无花体和怪体的书写者,比较正直诚实,办事认真细致,心地善良,能关心他人。字体独特,伴有花体和怪体,并夹杂大量异体字和非规范字的书写者,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但爱吹毛求疵,好表现自己,这种人往往多愁善感,处处留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五)布局大小方面:全篇文字松散而不零乱的书:写者,往往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喜欢直言不讳,善于交际并能与朋友长处,能以诚相待,并宽容他人过失。全篇字迹密集拥挤的书写人,通常沉默孤僻,谨小慎微,一般不善交际。
(六)字行倾斜方面:字行习惯向上倾斜的书写者,愉快乐观,力求上进,他们总是精神焕发,希望成功,往往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并且能以较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使之付诸实现,字形习惯向下倾斜或忽上忽下的书写者,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悲观失望(但要区别于左手书写笔迹中出现的字形向下倾斜),每个单字都习惯向右倾斜的书写者,比较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待人接物均能以诚相待,单字习惯于向左倾斜的书写者,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理智能支配感情,不会感情用事。
通过字迹鉴别个性,只依靠上述方法还不够。由于一个人的笔迹不但受他长期的书写习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写字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在大众的笔迹中,心情愉快时所写的字与心绪烦乱时所写的字各有不同;平心静气时所写的字与匆忙惊慌中填写的字也有差异。只要我们对各种笔迹认真分辨,仔细研究,积累经验,就能够从书写者的笔迹中看出更多的个性特点。
文章《从写字的习惯与字迹看人的个性如何?》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