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匹配引发的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现象。在中国,abo血型不兼容的情况较为常见,而rh血型不兼容则相对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更为少见。 是什么导致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当胎儿从父亲那里遗传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一致时,这些抗原进入母体后会促使母体生成对应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红细胞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abo血型系统中,由于o型人拥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数比例高于a型和b型人群:a抗原相较于b抗原具有更强的抗原性,因此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血的情况下患病几率较高。abo溶血症可能出现在第一胎,这与母亲曾经受到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抗原的刺激,已经产生了抗a或抗b抗体相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仅能由人类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产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红细胞才可能进入母体,因此除了有输血史的情况外,rh溶血症在第一胎中极为罕见。我国大多数人属于rh阳性,所以rh溶血症在我国并不常见。 新生儿溶血症有哪些表现 此病的症状轻重程度差异较大,通常abo血型不兼容的症状较rh血型不兼容的轻微。患儿往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者第二天开始出现黄疸,并且病情迅速加重。随着黄疸的加深,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兼容导致的大规模溶血病例,新生儿出生时即表现出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浮肿,甚至死胎。

文章《0型血容易溶血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