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中的十二生肖(上)

王逵《蠡海集》云: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午为阳极,显明刚健,以马配之,马快行。丑为阴,俯而慈爱,以牛配之,牛舐犊。未为阳,仰而秉礼,以羊配之,羊跪乳。寅为三阳,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
申为三阴,阴胜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卯酉为日月之门,二肖皆一窍,兔舐雄毛则孕,感而不交也。鸡合踏而无形,交而不感也。辰巳阳起而变化,龙为盛,蛇次之,故龙蛇配辰巳。
龙蛇者,变化之物也。戌亥阴敛而持守,狗为盛,猪次之,故狗猪配戌亥。狗猪者,镇静之物也。
《考原》云:十二辰禽象,其说相沿以久。莫知其所自来,虽于经典无见,然以传记子史考之,则不独宋以后也。如韩愈《毛颖传》谓:食之卯地。
《祭张员外文》提到:虎取而去,来寅其征。可见唐代已有此现象。《管辂传》中东方朔关于龙蛇变化的占卜,认为二者相互转化,最终汇聚于辰巳之地。谯周曾说:司马为典午,这表明汉晋时期也有类似情况。追溯更早的历史,《陈敬仲筮》记载,预言将在姜姓国家昌盛,结合《春秋》中“观之六si”的解释,辛未纳卦,辛为巽长女,未为羊,羊加女即为姜,由此可知,周代亦存在此类现象。
古代典籍中的十二生肖(上)古代典籍中的十二生肖(下)
文章《中国古代典籍存在的意义》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