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为什么周易这么重视

分类:算命作者:山川皆无恙2025-04-28612

五,道的真实意义

道的真实意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道即阴阳五行,而阴阳五行即微观粒子,故道即微观粒子,微观粒子即是道。公式即:

易之道 == 阴阳五行 == 微观粒子

多么简捷了当,故前曰: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微观粒子是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古代没有,真可谓科学的一件十分了不起的贡献,给几千年搞不清楚的道,一下子就拿出来千真万确、无可辩驳的实在证据!仔细查之,微观粒子无一处不与易经之道相一致,除物的实质、极其微小无形无象外,再如运动极速、皆属于阴阳五行、生化万物等等,是全都相同的,可见二者只是名称有别,实质上就是一物。

微观粒子即为生成万物之物,因为宇宙百十余种元素物质,其原子无不是由正电的质子与负电的电子和中子一起构造的,而一切物质的组成又都是不出于这百十余种元素之外,所以断言,微观粒子即是宇宙中能够生成万物之物,毫无疑义那就是道,是道的重要功能!

尽管现代科学至今还没有发现微观粒子这一重要性质功能,只能表明现代科学严重的局限性,将来能不能发现,还得有待现代科学能不能出现新的革命性的突破!

六,道在宇宙万物中的意义作用

在宇宙万物中,道是本源,是宇宙万物的上帝老祖,有它有宇宙万物,无它无宇宙万物。生化一切,天地星系星球,高山河海冰川沼泽,日月运行四季循环,雨雪风雷森林草原,虎豹鱼虫猿鳖人类,无一不生无一不化。

决定一切,有道则生无道则死,道多即旺道少即衰。

万物存在过程,即是道物运化过程,道与万物同始同终,时刻不离。易传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盖皆因此。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新约·约翰福音·第一章》)华夏自古敬奉天地,这不是迷信,而是缘于对待生我养我的本源之物的敬畏。天地者,乾坤阴阳之别名,非是身外实在的所谓天与地,只是久而久之人们不去计较罢了。天地即乾坤阴阳,是万物祖宗的祖宗,也是你我他祖宗的祖宗,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轻慢亵渎的,因此必竭尽其敬畏之诚,并在天地君亲师中位列于首,是至尊无上高于父母皇权一切的。

七,道在易卦中的意义作用

易卦是宇宙万物的精准模拟,因此道在易卦即如同道在宇宙万物。道无处不在,故六爻皆道,六十四卦无一非道,卦爻阴阳即道。道生宇宙万物,故六爻卦画无道不成,是由一个个阴阳卦画组织起来的,六爻卦即万物。

道与万物同始同终,时刻不离,故易卦各爻变亦道,不变亦道。道在万物动变不止,故易卦各爻俱在动变有序之中,九六即其标志。道在宇宙万物是真实不虚,道在易卦则是模拟比代,以此模拟来揭示宇宙万物的真实情形,在万物与在易卦二者的同与不同以此。(可详参周易杂谈25)

八,道之一名应时而出

通常的观点是,道之一名起于春秋老子。虽不能算全错,然却不很严谨准确。

首先,《易传》中关于“道”的概念早在老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明于天之道”,“冒天下之道”等表述。有人认为《易传》晚于老子,但实际上,《易传》大部分内容是在周文王编纂《周易》期间形成的,并非出自孔子之手,孔子无法创作出那种风格的文字,因此《易传》原本应早于老子。即便如此,假设《易传》确实较晚,那么《周易》中的卦爻辞至少应该早于老子吧?卦爻辞是由周文王姬昌所作,这一点争议不大。其中涉及“道”的文字如:“小畜初九复自道”,“履九二履道坦坦”,“随九四有孚在道”,“复卦辞反复其道”等,这里的“道”大多指易理之道,显然在老子之前就已经存在。

其次老子之前的黄帝内经外经,有更多言及,内经素问如“其知道者”,“故合于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外经如“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等多见。那时,道之一词似乎就已经是口头上的常见名词了。也许文字不早于老子,但这些观点和语言必出自黄帝,所以道名出现定在老前。

老子功绩不在道名的发明,而在于对于道的性质特点意义作用的全方位的归纳与阐述,那些文字分别散在《老子》许多篇章中,至今都是最透辟、准确精炼的重要典籍。

讨论这个问题有嘛意义?意义非在发明专利归属上,而是因为道的名称出现是早期易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从那里可以触摸到别处无法获取的珍贵信息。

伏羲及其后不久已经有阴阳、五行之类概念,为何还要弄个“道”这一概念来?本来阴阳五行即是道,道与阴阳五行意义无异,再另加个道,不是瞎子戴眼镜多此一层么?

应知,一个新词汇的出现必有其出现的理由,该出必出,不该出必不能出。阴阳五行之上再冠以道之一名,必定因为当时易文化有这种特别的需要!

那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呢?

很可能是出现这种情况:在综合阐述阴阳五行生万物及其生成过程时,遇到了意外麻烦,概念多杂混乱,不容易说得清楚,如太极两仪直至六十四卦的一系列运化,该叫做什么运化,是叫太极运化还是叫两仪运化?是叫阴阳运化还是叫五行运化?单独叫哪个都不合适!如果有一个统称出来代总那就方便多了,这就是道之一名所以应运而生的客观原因。

为何命之曰道?道即“生死皆由之”义。万物生因为有了阴阳五行,万物亡因为没有了阴阳五行,生是顺着阴阳五行来这条路而来,死也是顺着阴阳五行去这条路而去,故此谓道。道即路,一种别样意义的路。

周易杂谈,周易之道究竟是怎样

道是一总的名称,其下将阴阳、五行、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先天、后天等全部包括进来了,它们全都属于道,总之道这个概念对于阴阳五行一类物,无论是表述还是理解都具有高度概括、清晰明确的特点。道名出现的时间段,为何推断最可能在神农中期前后?

前面已言,易文化自伏羲创制阴阳八卦后,又经过六十四卦、动变与五行观、动变规律规则、道的顺逆转化系统理论等多次充实的演进历程。其中动变五行观出现即涉及这类物的顺逆运化,如何顺逆运化?如何生成万物,如何万物毁亡?都急需有一概括性的概念来表达,故此道这个特定意义的词汇出现了。而动变五行与动变规律规则、道物运化系统理论,都恰在神农中期前后,距今大约5000至6500年左右,所以初步认定道之名初创于那时。


“一阴一阳之谓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形而上者谓之道”等秘义口诀,大抵也都出自于那一时期。

周易之道即是现代人发现的微观粒子。周易之道不是儒家所谓的道德之道,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道的性质特点已有多处言及,此节限于篇幅不作专门讨论,尚谅。

文章《为什么周易这么重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658320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