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名词解释性别定型
性别定型(sex typing):两性个体获得相应性别的心理行为特征。其中,性别的心理行为特征是指理想化的性别特征,是由社会设置的性别规范,是人们把有关性别群体的一般看法推及该性别群体的成员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定型的个体特征,即两性个体实际获得和具有的特征。
性别定型(sex typing theory):是解释两性心理行为差异形成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获得是社会化的结果,是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通过社会化掌握特定性别角色的规范或行为模式。
发展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2、动力定型的概念 简答题 普通心理学
动力定型(又称条件反射系统),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种系统内,各种条件刺激按照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出现,通过一系列刺激的固定模式获得每个刺激的精确且稳定的效果,最终在大脑皮层活动中形成一种动力定型。
额
3、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涵盖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感知、认知、情感、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多个领域,也与日常生活诸多方面——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密切相关。心理学一方面试图借助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和心理机能,另一方面也尝试阐述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和社会动力中的角色;此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关,因为这些学科探讨的生理机制会影响个体心智。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旨在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一个额外目的——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工作的基石。心理学符号的意义:符号在希腊语中意为灵魂,后来演变为英文单词psyche。
心理学(英文名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不仅研究动物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入理解、预测人的心理发展规律),还研究人类心理,而以人类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综上所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4、心理学名词解释如下:1、科学 2、科学研究 3、归纳法 4、演绎法 5、研究课题的选择 6、课题论证 7、心理学
1.归纳法,指从多个个别案例中提炼出较为概括的规则。此方法主要通过对已有资料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演绎法,则与归纳法相反,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原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由大范围逐步缩小至特定范围。
2.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优点是可以反映众多事物的根本规律并体现事物的共性。缺点是容易出现不完全归纳的问题。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优点是基于定义和根本规律逐步递推,逻辑严谨结论可靠,且能体现事物特性。缺点是缩小了范围,使根本规律的作用未能充分展现。
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应用上并不矛盾,有些问题可用前者解决,有些则需后者。而在多数情况下,将两者结合使用可取得更好效果。
3.演绎法的基本形式为三段论式,包括:
(1)大前提,即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
(2)小前提,是关于所研究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相关;
(3)结论,是从一般原理(或假设)推导出的,针对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新判断。
归纳法则与演绎法有很大区别,这是由它们的特点决定的:
(1)归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实推出一般原理和普遍事物;而演绎则是从一般(或普遍)到个别。演绎法和归纳法在认识发展过程中方向相反。
(2)归纳(指不完全归纳)是一种或然性推理;而演绎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以及推理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3)归纳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而演绎的结论则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演绎的结论未超出前提范围,并非意味着它是对已知内容的重复,否则对科学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1、科学 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2、科学研究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设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而开展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活动。 3、归纳法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式。它通过多个个别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它们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4、演绎法 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5、研究课题的选择 就是指经过筛选确定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6、课题论证 是对选定课题及其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重大课题通常需要进行两次论证,除了立项论证外,还常需开题论证。 7、心理学 是一门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分析人类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8、个案法 就是对某个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进行连续调查、了解、收集全面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方法。 9、研究的信度 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它衡量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 10、研究的效度 是指研究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度,也就是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11、取样 是从目标人群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过程。 12、研究变量 变量是指在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概念或属性,即会变化、有差异的因素。 13、研究指标 是用来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特性(如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的测量手段、方法或测试项目。 14、操作定义 也称操作性定义,最早由p·w·布里奇曼提出,就是根据一个或一系列定性或定量判别测试,对变量、术语或对象等进行验证与定义。 15、观察法 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16、访谈法 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与受访者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受访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17、问卷法 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18、内容分析法 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19、研究资料的质量审核 是对研究所需资料的可信度、适用性等进行审核评估 20、研究资料的编码 是对研究所需资料的一种整理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号 2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22、研究结果的解释 是对研究结果做出概括性的解释,说明结论的普遍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如何。解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文章《原型名词解释心理学》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