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这项运动后来相继传入日本、越南以及英国等地。1980年,赛龙舟被纳入中国国家级体育赛事,并每年举办“屈原杯”龙舟竞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办了首届国际龙舟节。在比赛开始前,举行了融合传统仪式与现代元素的“龙头祭”。仪式上,“龙头”被送至屈子祠内,由参赛选手为龙头“上红”(装饰红布),随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点睛)。接着,所有参与祭祀的人员向龙头鞠躬三次,之后龙头被送往汨罗江,驶向龙舟赛场。当时参与比赛、交易会及联欢活动的人数超过60万,规模空前盛大。此后,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文化广为流传。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文章《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