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体上遍布多种经络,每条经络上都有对应的身体部位,通过拍打,捶打,按摩来达到养生的效果,而经络中,三焦经可谓是最为重要的经络之一了,那么你知道三焦经不通是什么样的症状?本期的经络养生带你去了解。
如果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三焦
自《内经》问世以来,关于肝的位置就有中焦与下焦两种观点。主张肝属中焦的说法如:《灵枢·胀论》提到“肝大”、“肝偏倾”、“胁下痛”,肝位于胁内,应归于中焦。《内经》的脉法以及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认为肝对应左关,属于中焦。《素问·金匮真言论》中王冰注解明确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来看,肝归属于中焦。另一方面,主张肝属下焦的观点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焦虚实》中提到:“下焦……主肝肾病候也”,对其治疗,“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时也提到:“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至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病变范畴后,肝属下焦成为一种辨证概念,在临床实践中仍广泛采用。因此,肝属下焦之说主要是一种辨证概念,并非指肝位于脐下。
三焦部位及脏腑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脏器官,也存有不同观点。
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提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一些期刊文献及中医教材也沿用此观点。但根据《灵枢·胀论》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部位概念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为妥。
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余均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文章《三焦不通各有什么症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