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中医的观点。中医的基础理论源于阴阳五行学说。
在临床实践中,常通过阴阳的偏盛偏衰(即阴阳的变化)来解释各种不同的病症。
举例来说,寒冷属于阴,阴过多则会出现寒症,比如受凉后发生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症状;热属于阳,阳过多则表现为热症,也就是所谓的“实火”,通常由外界的病邪引起。例如常见的急性肺炎,伴随高热、口渴、皮肤发红等急性热病的表现。
还有一些虚弱型疾病,并非由于阴或阳的过度,而是由于“偏虚”。如果某个脏器的阴不足,称作“阴虚”,此时“阳”就显得相对突出,因为热属于阳,所以阴虚也会表现出热症,这种现象叫做“虚热”或“虚火”。如果某个脏器的阳不足,这就是“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就显得相对突出,因为寒属于阴,所以阳虚就会出现寒症,这种情况称为“虚寒”
由此可见,阳过多见热症,即所谓的“实火”;而阴不足见热症,则称为“虚火”。
这两种症候是不同的。
“实火”的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嘴唇干裂、口苦口干、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出血、耳鸣耳聋、皮肤长痘,身体发热烦躁、尿量减少便秘、尿血便血、舌头红润且舌苔黄、可能有芒刺、脉象坚实滑数。治疗时应采取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方法。
“虚火”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可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类型。阴虚火旺的表现通常是全身潮热、夜间盗汗、身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发热、情绪烦躁不安、舌头红润无苔、脉搏细弱快速。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的症状则是全身燥热、午后加重、畏寒怕风、喜欢温暖、疲倦乏力、说话懒散、出汗不止、小便清澈、大便稀软、脉象大而无力、舌头淡且舌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好了,不多说了,编辑到这里应该已经清楚了,剩下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文章《殿意思》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