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自古以来就是发现上关于地理位置分布的解析,也是古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作战形式,在冷兵器时代,阵法讲究如何用最少的人数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兵法与风水相结合的中国十大古阵。
古代古阵:
一字长蛇阵,长虹贯日;二龙出水阵,双爪并擒。
三才太乙阵,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阵,四方混元。
五虎群羊阵,分点齐入;六宇连方阵,个度方圆。
七星北斗阵,太乙下界;八门金锁阵,八仙临凡。
九曲黄河阵,飞沙噬命;十面埋伏阵,英雄亡魂。
简而言之,“阵形”是古代军队野外作战时使用的队列形式,这是人类战争发展至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冷兵器时代广泛流行,而在热兵器时代趋于消失。在氏族社会时期,战争体现为部落间的争斗,那时并无正规军队,也不存在指挥体系,战斗通常呈现混乱局面,自然谈不上“阵形”。随着历史演进,奴隶制国家兴起,奴隶主为了维护统治并获取奴隶(战争中的俘虏为主要来源),组建了有组织的军队,并采用了特定的队列方式,这便是最初的“阵”。作为军队诞生过程中因组织需求和战斗指挥需要而形成的产物,“阵”结合了古代军事制度与战术理论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着,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
文章《兵法与风水相结合的中国十大古阵是什么》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