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八卦的“互卦”,也叫“互体卦”。是汉代的《易学》术语。用“互卦”的象推究卦爻辞的方法。在一个重卦中,除内卦,外卦两个经卦外,内中还隐含着由四个爻交互组合成的另外两个经卦。由此构成一个新的重卦。卦中有卦,象里套象,衍生出重重相互的关系。互卦目的是扩大取象范围,更加准确解《易》。
互卦的起源根据是《周易系辞》“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爻辞而赋于构成。也就是由重卦的二,三,四爻组成一个经卦(下卦),三,四,五爻组成另一经卦(上卦)。重组新的上下卦重合,这样合成一个新的重卦,就是互卦,或叫互体卦。例如:水雷屯卦,其二,三,四爻组成新的经卦“坤卦”;三,四,五爻组成新的经卦为“艮卦”;二者相合则成新的重卦“山地剥”。剥卦就是水雷屯卦的互体卦(互卦或叫“互象”)。互卦(互象)在《周易》的子集《梅花易数》占筮中,用得最为频繁的一个概念。
以下通过一个抽象的“互卦”实例来说明其应用方法。据史书记载,宋代的程迥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借宿期间,占卜得到“巽卦”。据此,他预言寺内可能发生风火灾害,两名和尚将受杖刑处罚。当晚寺庙确实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至他的住所后自行熄灭。事后,县府对两名值班和尚实施了杖刑。程迥是如何解释这一卦象的呢?①主卦为巽,代表风,巽的卦象被称为“寡发”,两巽叠加(巽为风)即指两位光头和尚。②“巽为风”卦的互体卦为睽卦,因为主卦巽的第三、第四、第五爻组合成一个“离”(这是抽象的象中套象),而“离为火”。同时,主卦“巽为风”的内外卦均为单经卦“巽”,巽为风,“风”助“火”燃。由此推断会有“风火之灾”。至于火灾是否被人为扑灭,史书未提及,但主卦巽为风的第二、第三、第四爻构成了下卦兑(互卦),兑(互卦)象征湖泊或池塘,极有可能是人们利用寺庙门前放生池中的水来灭火。③此外,主卦巽的倒象为兑为泽卦(这是象倒象,将卦象反转以象征实物)。又因兑为决(查阅万物类象可知)。可能由于受损建筑不多,县官仅判定两名当天值班的和尚需接受杖刑,每人挨几板便结案了。这就是互卦在主卦抽象取象方面的具体运用。
文章《八卦取象原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